社区:一个政府与社会剥离的概念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社区的概念重新在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中被运用。 译自英文Community的“社区”一词,其原意为“人群共同体”, 二十年代传入中国时与“社会”一词混用,特指一种以地域为特征联系 起来的初级社会〔1〕。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具有同样的文化特质, 守望相助,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家们认为,由于地域是人群社会最基本的参数,所以即便是 在现代复杂的工业社会里,这种初级形态的社会关系依旧是存在的。一 些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可以用区域性的特征来描述,比如“欧洲共同体 ”就是先用“社区”一词来表达的,它超脱了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在四 十年代,我国费孝通等社会学家将此词正式译为“社区”,十分传神地 表达了社区的地域性特质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含义。 解放以后,“社区”的概念随着社会学的取消而在我国人民的社会 生活中消失。其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和解放以后我国 各种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全面演绎为政治关系有关。长期形成的计划性体 制使国家和政府拥有几乎所有的资源,习惯上运用行政化的方式来组织 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社区,这个超脱政府行政辖区的概念便失去了存 在的意义。和社区有关的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轨道,成为党和政府的 地区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带来最根本性的改变是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 关系的转变。在计划体制的条件下,由于国家和政府拥有几乎所有的资 源,所以社会是由它“营造”或“派生”出来的,个人对政府也有极大 的依赖性。个人心目中的国家与社会是浑为一体的。十多年来的改革与 开放,已经开始在改变这种关系。比如象经济活动中的政企不分已引起 了足够的重视,成为改革中的重点。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政社合一 现象的认识还嫌不够充分。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加速完成两个 根本转变的历史任务,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转变必然带 来更深层面上的资源重新配置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会自 发地产生不同的社会力量,需要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方 向的原则指引下去加以整合。社区正是作为一种不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区 划的概念进入我们的政府文件和社会生活之中。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正在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的进 一步调整留出更大周旋的余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国际经验:用社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五十年代,正当我国一步步用国家的力量和政府的工作囊括和包 办社区性的社会事务时,社区本身所能产生的作用却因联合国推动的社 区发展运动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联 合国为了帮助政治上初获独立、但经济上还相当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 发展,曾制订过许多福利性的援助计划。但是几年实施下来发现,这种 依靠外力推动和敦促当地政府去规划和发展的做法收效甚微。其中有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化效率不高,且政府腐败现象 严重。于是便转向对发展社区本身力量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在组织专家 全面调查和试点后,联合国于1955年发表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 步》的报告书。其核心意思是:在一个地域里,组织和教育群众,从社 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社区内的居民与组织共同 参与,以自身的努力与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地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外来的 援助,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状况。〔2〕 由此可见,联合国所推广的社区发展经验既是指一种目标,又是指 一种方法。它谋求区域性的社会全面发展,一个个地区协调发展了,国 家与社会便得到了共同的进步。同时它又倡导这样一种方法,即充分依 靠民间与社会的力量,利用社区自身的努力,使这些力量和努力跟政府 的规划目标保持一致,把社区和整个国家联为一体,密切合作,共同来 解决地区内的社会问题。这里所谈的社区发展,指的就是开发地域性社 会里密切的社会关系。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仍需调动这种初级形成的社会 关系里广为存在的“原生”性的社会力量。 一开始,社区发展的方法在落后国家的农村中推行。因为农村的“ 社区”特征比较明显,政府的力量又相对不易进入。通过政府和民间的 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957年起,社区发展的方法被推广到发达国家 的城市,利用发展社区的方法来解决各种城市社会问题。至今已有七十 多个国家推行社区发展计划。实践证明,社区发展对于推动各国经济与 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各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城市的社会管理水平都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当然,联合国推荐的社区发展经验必须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结构不同, 经济运行方式不同,资源配置和社区问题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政府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