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国务院71号文件提出企业集团试点以来,对大公司、大集团 战略的理解主要是突出“大”,即通过组建和发展一批以国有经济为主 体的大公司、大集团,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形成企业群体优势和综合功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保证国有 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现在提出“抓大放小”,目 的之一也在于此。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就不应该仅仅是扩大规模,还要 突出“新”,即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要在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从 原来以行政纽带为主、高度集权的工厂式管理体制,转为以产权纽带为 主、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有了一定进展,在生产力资源 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的公司和企业 集团的组建与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育,规则还不健全,自身条件尚 不成熟和起点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以上两方面都存在一些矛盾和 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在生产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公司和集团规模方面: 1.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相比,我国公司和集团的规模不大,实力 不强;而国有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制约着公司和集团的发展。即使是 在我国名列前茅的57家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也难以与国外的大集团相抗衡 。例如,中国国际、东方、南方三大民航集团的飞机总和不如美国民航 第九位的西南航空公司多;中国的西飞、上航、南方动力、贵航四大航 空工业集团的全部资产不到美国麦道公司资产的50%;最大钢铁公司— —宝钢1994年的销售额只相当于同期世界500 家大公司中最小的钢铁公 司——韩国浦项钢铁公司销售额的1/3。要扩大公司和集团的规模,一 是通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实行资本集聚,二是通过对外投资、兼并实 行资本集中。但由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司和集团存在历史包袱重、 债务重、富余人员多、资金紧张等许多困难,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都受 到很大限制。还有一些大集团正面临亏损、微利的困境,更难发展。 对策:综合治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现在已提出了许多办法,如 国家对优势大企业在技术改造投资、所得税返还、债务重组、增加资本 金、分流富余人员和企业办社会负担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企业自身加 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等。但倾斜政策也是 一种有限的资源,难以解决全部问题;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 个过程。所以,还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企业 组织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按资源优 化配置的需要进行无偿划转,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支付的兼并成本 。以上各种办法配套进行,才更有利于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实施。 2.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情况下,公司和集 团的外延式扩大规模必然有所减缓。从理论上讲,集约经营和大公司、 大集团战略是一致的。前者可以更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后者从 全社会看不一定扩大总资产的规模,而重点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存 量资产的优化配置。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产量规模和品种 质量的关系。如宝钢的产品质量和品种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如 果不继续扩大产量,就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并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所以宝钢提出了继续扩大产量,进入世界大钢铁公司前列的发展战略。 (2)从单个企业看,兼并企业也是一种外延式扩大规模的投资行为, 企业在资金短缺和实行集约经营的情况下,将倾向于通过内部剥离和分 立组建集团,对外投资和兼并将更为谨慎。如首钢从原来大量兼并企业 、大量铺摊子上项目转为集约经营后,采取“收缩”战略,一段时期内 不再兼并企业,而是通过内部分立子公司进行集团化改革,同时对效益 一直不好的部分兼并、合资、联营企业进行清理,或设法归还给原主管 部门,或撤回投资。其它大型企业集团如宝钢、鞍钢等也对合资、联营 的子公司进行了清理。这是企业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采取的合理行动,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放慢资本集中和扩大集团规模的步伐。 对策:正确处理集约经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关系。实施大公 司、大集团战略必须服从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以内涵扩大再生 产来提高公司和集团的经济实力,但不可能完全排除外延扩大再生产。 一方面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是一种内涵扩 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兼并,扩大了规模,是又一种 外延扩大再生产。因此,在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完全靠追求 产量、外延投资、大量兼并企业来扩大规模,也不能完全局限于内部挖 潜、改造,而不对外投资和兼并。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 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统筹兼顾,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