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通货膨胀问题,各方面看法不同;治理通货膨胀中又有不少 矛盾。我们认为当前在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许多困难,其关 键问题是没有从理论的深层次上去正确认识加剧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本文认为无效需求膨胀是加剧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通货膨胀发展的根本 一、当前我国抑制通货膨胀面临的矛盾 (一)通货膨胀治理与通货膨胀发展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物价进行管制,我国通货膨 胀不是以物价水平公开上涨表现出来,而是以降低质量、商品搭配、凭 证供应和强制储蓄等隐蔽形式变相表现出来。8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过渡,我国通货膨胀由隐蔽性向公开性转化。物价水平上涨对 我国经济运行的困扰日益严重,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 目标。虽然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制定了许多政策,也相应付出了较大的 代价,出现了我国物价水平在治理中不断上涨的现象。例如我国物价上 涨指数1978年为0.2%,1980年为6.8%,1985年为8.8%,1988年为18 .5%,1994年为24.1%。 为什么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严格 控制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通货膨胀,可是物价上涨幅度不但没有被遏制 住,反而扶摇直上,涨幅愈来愈高?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 要在于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的认识肤浅造成的。 要想治理我国当前面临的高通货膨胀,首先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 我国通货膨胀。从现在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成因认识看,有从经济因素分 析的,把通货膨胀按直接成因分成由投资和消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由工资和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经济各部门结构发展 失衡造成的通货膨胀。有从体制改革来分析的,认为我国现在的通货膨 胀是进行价格、税收、外汇、收入分配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 的代价。有从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或从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甚至从 心理预期变化等因素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不可否认这些认识都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由不同认识引出的治理通货膨胀政策, 对抑制当时过高的物价上涨具有时效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认识 没有从理论的深层次去揭示产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而是从经济的表 面现象去认识问题,因而只能提出就事论事的对策。由不同观点提出的 这些各种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在实践运用中往往会出现矛盾,而且政策 缺乏连贯性,其政策力度的有效性自然大大降低。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通货膨胀在治理过程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怪现象。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在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问题始终 存在矛盾。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是:要谋求在 低物价上涨率的前提下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在我国宏观调控的 实践中,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高经济增长目标常常是困难的,所出现的 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另几种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关系。例如在治理高通 货膨胀的实践中,1989年出现低物价上涨与低经济增长的“双低”市场 疲软现象,1994年出现高物价上涨与高经济增长的“双高”现象。现在 人们最怕出现高物价上涨与低经济增长的经济滞胀现象。 理论界目前争论最热烈的话题是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何为最重要。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前高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 须付出的代价,因此面对高通货膨胀不必惊慌失措,不要把通货膨胀当 作经济生活中的唯一“敌人”,而应以发展经济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 题。因为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失业和共同富裕等问 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另一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 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决不能 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来换取高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绝不能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对立分割开, 不能以一个排斥另一个。事实上,这二者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兼顾 的,能够做到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确保经济的适量增长。现在的问题 是在理论上要搞清楚:我们所要抑制的重点对象是什么?我们所要发展 的经济内容或层次是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后,我们才能做到在 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正确处理以物价稳定压倒一 切和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二者的统一关系。 (三)物价稳定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物价稳定的矛盾问题,当前各 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改革之前,中 国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比价结构不合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也就是价 格比价趋于合理的过程。要实现价格比价的合理化,必然要对价格进行 结构性的调整,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成本推动,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