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钢铁公司大门口的标语牌变了。这一举动,暂时并未引起首钢 职工特别的关注。但是,对曾经为承包、为首钢争论不休的理论界,甚 至包括对首钢密切关注的旁观者来说,却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判断 :1995年底首钢的承包到期,首钢将脱离承包制的体系,结束15年的承 果然如此,早些时候,原冶金部副部长、新任首钢党委书记毕群在 一次会上明确表示:1996年,首钢将接受新税制、实行新税制。对此, 舆论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首钢此举给承包制划了一个句号,是 一个历史的进步,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在向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推进的过程中,有其特别的意义。 首钢是如何及怎样承包的 “谈首钢不能不谈承包,首钢与承包是密切相关的。”首钢经济研 究所所长冯忠浩对记者说:什么是承包?一般而言,我们通常说的承包 指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承包,对此,并没有异议;其二 是指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承包,对这一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最典 型的是,1987年在宏观决策层及其外围有一次大的争论,就是“承包是 好还是不好?”、“承包这种制度是不是能普遍推广的制度?”其结果 ,当时全国国有企业的80%实行了承包,并把财政的承包制和企业的承 包制衔接起来,而首钢的承包则领先于全国,于1979年开始承包,先后 走了利润包干、上缴利润递增包干等几步。这期间,全国的税收政策有 几次大的调整,包括两次利改税、1994年的新税制等,首钢均未与其接 轨,首钢承包至今已经15年了。 那么,首钢是怎样承包的呢?据首钢的同志介绍,首钢以3.7 亿为 基数,每年上缴利润递增为7.2%,超收部分企业按6:2:2划归企业发展 、集体福利、奖励基金自己支配。但是,首钢的承包更独特,国家税务 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善达介绍说:“首钢承包的不是利改税后的产 品税与营业税,他们承包的是当时已废除的税种,按工商统一税来承包 ,以后的税种均不实行,在包税上特别突出,这是首钢比其他企业更特 殊之处。”首钢党委办公室主任蔡环诗进一步谈到首钢的不同。他说: “1983年和1984年国家实行第一、二步利改税,实行增值税,冶金企业 的钢材要缴14%的税率。我们仍实行原工商统一税,只缴8%, 为此与 财政部门各持己见。财政部门的意见是把上缴基数下调,统一上缴14% 的税率。首钢坚持承包原状,强调‘包死’、‘一包到底’。在全国实 行递增包干时,首钢有两个特点:其一,首钢的钢材有15%可以自销, 其他冶金企业只有2%。自销部分价格高,超额部分仍可以自销。 因当 时未受到市场冲击,为此,首钢占了便宜;其二,1983年后首钢与其他 企业的税率差是6%,首钢少缴6%,其结果是名利双收,少缴的6 %算 为利润,首钢自己留下,仅这一部分钱到1993年就有20多亿。” 也许人们会问:为什么承包受到人们的如此欢迎?著名经济学家吴 敬琏在介绍实行承包制背景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1981年我国开 始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以后,强化了计划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许多 规定已名存实亡,为了在保证政府预算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调动企业的 积极性,对国营企业实行了承包。当时来讲,因为这种办法企业责任明 确,利益落实,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能得到保证,很快在国有企业中得 到推广。”从旧税制上反思,许善达认为旧税制不可克服的弱点是人们 欢迎承包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旧税制有两个弱点:第一是确定性差 ,体现在政策多变上,税制不健全。比如1983年出台的能源交通基金, 其实就是提高税收。当时一会儿出台这金,一会儿出台那金,使企业没 有把握,企业外部环境不好,没有确定性。在此情况下,企业当然愿意 包死。第二是企业税负过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在1994年改革之前, 负担水平加两金高达74%,远远高出欧共体30%的上限。当时中国企业 所得税之高是非常惊人的,外国专家十分惊讶地问:‘你们这样高的税 率,怎么让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这个结果足以说明,承包制 之所以受欢迎,被社会所接受,一是包死,二是降低负担,这两个原因 是针对当时税制弊端而言的,承包成为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许善达说 :“承包制虽然原则上不是好东西,但现实与原则不能比,原则是虚的 ,因此必须要设计出台一个新税制。” 承包给首钢带来了什么? 首钢是承包制的典型。15年承包之路到底给首钢带来了什么? 北京石景山税务局一位在首钢收了10多年税的李林副局长对记者说 :“在我们看来,首钢和首钢的承包,客观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首 钢承包之初,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内在的动力,并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首 钢承包时的利润基数很小,只有3个亿,税收只是几十万。承包以后, 政策宽松,只要7.2%的上缴利润递增交给国家以后, 剩下的归自己使 用,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技术改善,对石景山的环境污染有所改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