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经济高速而持久的发展被经济界誉为“腾飞”,早在70年 代,日本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在经济 腾飞中,日本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和幅度更是惊人,据统计,1973年 日本国民经济各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95年提高3.6倍, 而同期西方 美、英等六国仅提高1倍左右。与美国比较, 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用的是同样的机器,雇佣的是同等数量的工人,厂房的大小也相同, 原材料质量相同,但制成品的利润,日本往往双倍于美国。同样数量的 工人所生产的数量,也双倍于美国”。 深入探究其原因,可以看出上述差别的出现并不主要取决于生产条 件、投资规模、科技水平、劳动力数量等外在因素,而是取决于日本劳 动力因素所具之特殊性,即取决于日本劳动力内在的文化科技素质与精 神素质之高以及对劳动力的外在管理形式之优化。下面本文就此两方面 展开讨论。 一 劳动力因素首先指的是劳动力的内在素质。它最直接地关系到经济 发展的速度。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财富归根到底 是由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创造的,科学技术的发明、使用和掌握也要 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劳动力素质越优良、先进 的科技成果、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越能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经济发 展的速度就越快。“根据各种数学和科学的性能测验表明,日本劳动力 素质相当高,他们不仅经过高度竞争的公共教育系统的训练,而且还受 到公司本身的系统培训,甚至日本15岁的青年在考试科目(如数学)中 也表现出超过他的西方对手的明显优势。”日本劳动力的高素质,集中 表现在劳动力文化科技与精神素质之高,以及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层次 、结构之合理。 1.一国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全民文化科技素质 的高低,即取决于全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当代日本“尖子人物”,如 获诺贝尔奖的人物的确不多,甚至还不及瑞典,然而日本国民总体文化 科技素质之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从明治时代开始的强制小学义务教育到 二战前已经普及,战后又普及至9年,1950年时就学率就达到91%。 根 据《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统计数字,日本经济腾飞前,全国25岁以上人 口中,受过高、中、初等义务教育的占94%。此后直至1974年,高中升 学率由51.5%提高到90.8%,大学升学率由18.4%提高到32.2%,进入 所谓“大学化阶段”。到80年代,日本同龄人中入大学率已高达50%, 连素来谦逊的日本前首相吉田茂也不无自豪的宣称:日本民族“恐怕是 世界上受高等教育最多的民族”。从明治维新到本世纪七、八十年代、 日本教育百年树人巳见成效,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为经济腾飞造就了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各类人才。在此意义上 ,难怪有人认为日本经济腾飞与其说源于工厂,不如说是源于学校。 2.日本劳动力的高素质不仅表现在文化科技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思 想精神方面。日本劳动力精神素质之优良举世罕见,在日本人民精神界 中,拼搏精神、集团观念、敬业思想等深植于心,这种精神上的高素质 在经济活动中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腾飞。 (1)拼搏精神。战败对日本民族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第三次科技 革命,各国经济的发展更是对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的压力,促使全国民族 形成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因而并发出一种拼搏精神,造就出数以千 万计的“工作狂”,凭着这种精神,日本人民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百 折不挠、最终不仅从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而且又开创了经济腾飞的奇 迹。大分县填海造地、人工岛营建、筑波科学城建造,正是这种精神最 为真实的写照。 (2)集团观念。集团观念是日本人民独特的精神特质。 这种观念 虽有其历史的成份,但已更多地注入和体现着现代化的内容。集团观念 首先要求企业所有人员与企业认同合一,形成紧密的整体感。企业人员 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以企业集体为核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荣辱 与共,患难相随;一切要以企业为重,个人要以企业利益为唯一目标, 尽忠效力,鞠躬尽瘁。集团观念构成维系企业与员工的精神纽带,产生 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集团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远远高于集团内各 个部分(人)的总和。 (3)敬业思想。 敬业思想亦即著称于世的日本人的“工蜂精神” 。日本工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努力、最兢兢业业、最忠于职守 的工人。在企业中,工人们都自觉自愿地参与生产和管理,除了上班时 间努力工作外,工余时间还不忘关心企业,无偿贡献。日本企业中存在 着数以百万计的不占正式劳动时间、不领加班费和奖金的诸如质量管理 小组、自主管理小组、消灭缺点小组、提合理化建议小组、安全卫生小 组等小组活动,仅质量管理小组一类,据粗略统计,1980年就有1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