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范剑平) 在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下,1995年我国国民 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均落入计划预定的目标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增 长10.3%,全年预计增长10%左右,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 经济运行仍保持相当的活力。工业增速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较 大,农业附加值增长预计可达5%左右, 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变化为调 控市场与物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持续三年“步步高”的通货膨胀在 1995年峰回路转,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预计可从1994年的21.7%历史 最高水平下降到15%左右的控制目标。 消费品市场比1994年活力增强,总体上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购销两 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将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增幅达28%以上,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幅可达12%,一改前几年商品销售增长低于经济 增长的局面,呈现出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可喜景象。与前几年相比, 1995年国内消费品市场的突出变化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一直保持高 位水平,实物销售量增长幅度超过GDP增长幅度,而1991—1994 年全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分别低于当年GDP增长率2.5、1.8、1.9和4 .1个百分点。 一、1995年消费品市场为何升温 出现商品销售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罕见现象的原因,除了1994年市 场偏冷故而基数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有: 1.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所增加,市场供需状况好转。我国近年来对主 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供不应求的商品绝大部分是农副产品;由于实行 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生 产的行政措施,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作物 播种面积和农业投入都有明显增加,夏粮喜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油 料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肉类和水产品供应充裕,在进行排队的131 种农 副产品中供不应求的商品比重下半年比上半年下降11.4个百分点,农副 产品供给能力增强,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购买力增强。由于国民经济仍保持较高 增速,居民收入在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 月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880元,比1994年同期增加25.5%,扣除价 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9月为1127 元 ,同比增长3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提高12%。城乡消费品市场状况 与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 个百 分点,城镇消费品市场大体增长1.0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每增长1 个百 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大体增长1.18个百分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的农民1994年以来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农村市场开始回升,扣除价格因 素后的农村市场实际销售增长率比1994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市场 商品零售额增幅差比前几年有所缩小。 3.城镇居民经过七年高储蓄的积蓄准备期,部分家庭开始进入家庭 设备更新换代期。根据日本和其他亚洲先进国家的消费品市场成长经验 ,从第一次“消费革命”到第二次“消费革命”,中间有一段积蓄准备 期,约历时7—10年。80 年代我国城镇居民经历了以大量购买耐用消费 品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消费革命”,1988年后城镇居民一直保持极高 的储蓄率,在为第二次“消费革命”积蓄准备。由于我国出现了城镇居 民收入长期超经济增长的特殊情况,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惊人。1992、 1993年城镇居民新增储蓄存款达1887.2亿元和2949.2亿元, 1994 年达 5075.5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总和,1995年仍保持高增长态势。城镇居民 结余购买力的急遽增多为部分家庭步入第二次“消费革命”打下基础, 不少家庭开始购房、购车、重新装修住房、更新家用电器和家具、安装 电话和空调器。由于第二次“消费革命”的许多内容不在消费品市场销 售额中统计,否则消费品市场的“体温计”热度更高。 消费需求的回升为国民经济“软着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社会 总需求的三大最终需求结构变动看,投资需求受到政府适度从紧的财政 、货币政策有效约束,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前10个月只增长了18%, 比1993、1994年的45.21%和21.7%增幅明显下降。 出口需求由于国家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长率由1月份的60.27%(已按可比天数调整)到 10月份的18.4%节节下滑。在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走向朝下的情况下, 国民经济仍然取得10%以上的增长,消费需求功不可没。消费品市场火 爆带动轻工业生产部门走出低谷,1995年1—10 月轻工业产值按可比价 格计算增长19.6%高过重工业6.7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 的贡献度比前几年提高。必须指出,消费需求的回升主要靠城市市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