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是指由内在功能性缺陷导致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 领域运作不灵。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把它作为政府干预微 观经济、制订微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可是近几年,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 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 要性,往往有人把市场失灵的存在看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宏观调 控的基本依据。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一、市场失灵主要是国家制定微观经济政策或全面干预经 济的依据,不应把它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市场失灵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市场 机制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垄断、外部负经济效果、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 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如公共物品的生产具有非竞争性特点,价 格机制对其无法调节,因而不适应私人企业生产;垄断是市场自由竞争 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竞争具有较强的压抑或排斥作用;外部负经济效 果指企业生产过程给企业外部造成的不良损害,加大了社会成本,而这 部分成本又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使其在产品成本中得到反映;单纯依靠市 场机制的调节,还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均,拉大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等。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依靠市场机制配置 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 的,在上述各个领域,市场机制的调节就表现得无能为力。因此,上述 现象的存在就被称作是市场失灵。 狭义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进 行干预和补救。就西方国家来看,为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政府采取的 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国有企业,由政府出面组织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生产;2.成立反垄断机构,实施反垄断法,保护合理竞争; 3.实施环境保护法,规范企业行为,减轻或消除企业行为中的外部负经 济效果;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逐步缩小社会收入分配 的差距。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 层面。由狭义市场失灵引起的政府干预,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微观层面的 调节和控制,属于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范畴,与宏观调控无关。因此, 狭义市场失灵是不能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的。 广义的市场失灵,在内容上除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 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广义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国家 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因此,也可以把广义市场失灵看作是国家全 面干预经济运行的理论依据。从广义的市场失灵出发,在现代市场经济 中,政府应执行三个基本经济职能,即效率职能、公平职能和稳定职能 。其中,采取措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保障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是政府 的微观经济职能,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是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 以上分析表明,从狭义上看,市场失灵是国家干预微观经济制定微 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其内涵不包括对宏观调控的要求,不能作为宏观调 控的依据;从广义上看,市场失灵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依据,既包括 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容,也包括国家对微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 容,其外延超越了宏观调控的范围,也不能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二、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是市场失衡而不 是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在一个国家中是一个大范围的经济总量,它涉及总需求、 总供给、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等经济指标,是把 国民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的经济范畴。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运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宏观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的基本依据是 市场失衡。市场失衡也叫做市场非均衡,是指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 、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所引起的宏观经济总量的不平衡。例如,由于市 场机制作用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导致虚假需求和生产的盲目性, 对经济活动的远景缺乏导向;市场机制容易助长投机行为,从而破坏市 场运行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等等。市场机制作用的这些特点造成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紊乱,使市场总供求关系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 总量失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衰退等。当存在超额供给 时,国民收入以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达到均衡,引起生产过剩、经济衰 退和大量失业;当存在超额需求时,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以 实物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超分配,诱发过度需求,引起严重 的通货膨胀;当二者交替出现或同时并存时,又引起“滞”和“胀”的 交替出现,或“滞”和“胀”的同时并存。 市场失衡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和破坏,使社会经济不 能保持稳定的发展。为了克服市场失衡的破坏性作用,现代成熟的市场 经济国家,都在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微观调节的基础上,由政府进一步 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