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2)07-0031-06 一、“职业”与“幸福” (一)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人类社会追寻幸福生活的劳动形态,在这种劳动形态中,人们需要投入专门的时间且能够因此而获得生活保障。这个定义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世界不存在所谓“职业”,因为动物不懂得追寻幸福生活。(2)职业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追寻幸福生活,人类永无止息。“追寻”二字体现了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发现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时代,职业的劳动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3)职业是人类社会劳动的载体。对于个体而言,当他从事某种劳动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说他从事某种职业,但是我们可以说他从事了人类社会的某种职业劳动。(4)职业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劳动形态。“职业”是与“物质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职业的”一定是能够“获得物质报酬的”,一个人从事职业劳动并为此而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其目的在于获得生存保障。在这个意义上,某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并不意味着他喜欢从事这样的劳动,而是他不得不为此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他的生活无法保障。(5)每个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是维系某个职业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它规范了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具有约束性,所以每个从业者都渴望“自由”。 有人可能会问,照上述定义,依赖抢劫、杀人、贩毒来谋生的人,他们的职业是强盗、刽子手、毒贩子——难道这些职业也是“追寻幸福生活的劳动形态”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对于“幸福生活”的不同理解来分析。前面我们从人类的社会性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意义就是追寻幸福生活,谁也不愿意过痛苦生活。问题在于,人类的幸福之路总有痛苦阻拦,人类善性总有恶行相伴。如果我们把强盗、刽子手、毒贩子这些职业看作人类社会“追寻幸福生活的劳动形态”的话,那么它们就属于异化的劳动形态。但是,就个体而言,幸福感的体验是“个体性”的,虽然社会认为某些人所追求的所谓“幸福”只有痛苦,但是这些个体的人宁可对抗社会也要追求他们的“幸福”。事实上,在强盗、刽子手、毒贩子看来,他们的劳动毫无疑问也是在“追寻幸福生活”。 (二)“幸福”在哪里 理解“什么是幸福”和“幸福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职业”的定义。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人人都能回答,但是谁也说不清,因为当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产生了语义混乱。翻开古今中外的书籍,谈论幸福的话语俯拾即是。最近在中国比较流行的一部书是《哈佛幸福课》,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伯特开设课程专门谈论“幸福”,吉尔伯特承认“世上根本不存在计算幸福的公式”,因为“幸福是一种很难对自己和他人解释的主观感受,因此,判断一个人宣布自己幸福的说法是否正确,是一件让人特别困扰的事情”。[1] 以前,中国人很少在人性上谈论幸福,如今中国也经过了工业化时代的财富积累过程,像西方社会一样,也水到渠成地开始思考“财富与幸福”问题。因为职业创造财富,所以“财富与幸福”问题便转化为“职业幸福感”问题。近几年,一些官方或民间研究机构根据传媒需要,纷纷发表了不同类型和范畴的幸福指标排行榜,例如“城市幸福指数排行榜”、“职业幸福指数排行榜”、“地方公众幸福指数排行榜”,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某个“幸福指数排行榜”公布之后,网上都是一片质疑声,主要是评价指标是否正确、采样是否确有代表性、被调查人当时所处环境和心态如何,等等,这些都会左右评价结果。 幸福在哪里?由于幸福不属于逻辑系统中的理性事件,所以幸福很难通过外在客观事件(行为)来测量。幸福与职业、财富、自由都有关系,但是幸福不在职业里,也不在财富和自由里,这些只是承载幸福的表象,而不是实质。 幸福是个体内心的即时体验,具有即时性、相对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即时性,说明“幸福感”很容易受到当事人心境的影响,一个正在饥饿中痛苦的人突然见到丰盛的食物白白给他,他马上就有幸福感。相对性,说明“幸福感”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感受不同。个体性,说明“幸福感”是个人体验,同一件事,由于每个人诉求不一样,他们的幸福感也不一样。社会性,说明“幸福感”是受到社会意见影响的,个体幸福感与其德行的社会评价有关;人生活在社会中,没有与社会意见无关的纯粹个人幸福感。 既然幸福具有即时性、相对性、个体性和社会性,是不是表明幸福感不可测量呢?幸福感可以测量,但是就现有测量条件而言,我们只能依靠被测者的即时、诚实的描述来进行。那么我们又如何确保被测者的描述是诚实的呢?这就要求全部测量过程符合“大数法则和概率法则”。比如,要测量某人在某个时间段的“职业幸福感”,就要在这个时间段持续地跟踪他,并且请他即时描述其幸福感;要测量某个城市某职业的“幸福指数”,就要在这个城市跟踪调查大多数该职业从业者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