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从类型上说,必然要培养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又属于高等教育,从层次上说,必然要培养高层次人才。所以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该是高层次技能人才。与之对应的是,中职培养普通技能人才,而非高层次;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或设计人才、管理人才等),而不见得是技能人才。 现在高职界多主张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这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高技能人才自然是体现在掌握高水平的技能上。例如高级技工比中初级技工的技术水平高,技师又高于技工,聚焦点是技能之高。而高层次技能人才,强调的是层次之高。 技能的掌握和水平提升有自己的规律和方式,其中不同类型的技能掌握和提高又有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经验型的技能主要通过实践积累来提升水平,如汽车司机,驾驶技能主要取决于行驶里程的多少和各种路况的经历,故障诊断和排除也是多靠经验;操作型的技能同样也是靠实际训练来提升,所谓熟能生巧,同时也要靠一点天赋;只有知识型的技能可能更多地依靠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所谓弄懂了就会做,与前者的区别,类似于操作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经验、训练、知识这三者对于各种技能的掌握提升都是有益的,各有侧重而已,而“历练”都是必不可少的,都要有足够的实际训练,还要有足够的实践体验,这些只能通过长期在职的工作实践来提高。因此高技能的培养显然不能单由学校教学就能完成,更不是简单取决于学校的级别层次。 从现实角度看,目前高职的技能培养受训练水平之限,难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一方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与中职一样,专业技能教学都是零起点,不大可能在有限时间内超过中职的技能教学。何况有些操作型的技能技巧,其学习效果是与年龄成反比的,高中毕业生很可能比初中毕业生更不具优势。例如,如果对幼儿园教师还要求弹琴、舞蹈、绘画等技能的话,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不如传统幼师的学生更好掌握。另一方面,目前高职的专业技能教学条件从总体看并不比中职更强,特别是师资的技能水平及实训指导能力有限,课程建设也难以做到在中职水平上的实质性提升,因此不大可能在技能教学上整体超越中职水平,这恐怕也是许多高职不愿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教学条件达不到,怎么可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因此,高职的技能人才培养应从层次上来界定,而不必单从技能水平上去要求,后者也是难以做到的。 与中职培养普通的技能人才相比,高职培养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主要表现在:具有更长的学习经历和更高的文化基础,学习、思维等关键能力强,有利于营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也有利于个人进修深造;拥有更为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工作中领悟、钻研和变通能力强,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及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也有利于个人职业水平包括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拓宽专业学习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利于获得更为宽泛的从业空间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因此,高职与其不切实际地自我标榜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倒不如实实在在地定位在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上,这是应该做到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也是高职合理的培养定位和取得社会充分认同的要点所在。 本文只是从一般情况而言,不排除在某些专业技能领域或某些教学训练条件具有独到优势的高职院校能直接培养出某些高技能人才,不过这在某些中职校也能做到,技能大赛的成果就是例证。如果在培养对象和教学途径、方式根本改革后,那么更多的高职也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但这并不与我们对高职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定位产生矛盾和对立。 收稿日期:20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