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组织多学科、多部门专家对长江产业带建设进行综合研究 的结果表明,长江沿江地区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大河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和 综合条件: 其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赋存得天独厚,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据 调查,长江沿江地区拥有的水量与水能蕴藏量分别占全国的34%和40% 以上,均居国内各江河之首。干流通航里程达3640公里,宜昌以下的沿 江岸线和三角洲大陆海岸线达5540公里,近期可利用的中深水岸线超过 790公里。已探明铁、天然气、硫、磷、建材、有色金属等矿藏105种, 占全国的77%。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巨大的产业优势。尤其是长江流 域可开发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 ,具有南北辐射,东西联通的功能,在全国经济中举足轻重,这一地位 是世界其他大河不可比拟的。 其二,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分布在沿江地区的数 十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创产值上百亿元。随着宜昌以下的沿江二级 公路、长江航道和港口、华东与华中电网、光缆通讯等交通设施陆续建 成,全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近 年来,长江产业带已出现以沪、宁、汉、渝4 个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庞大 城市群,沿江城市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 其三,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既有合理分工,又有有机联系的区 域发展态势。沿江各省市7个经济圈的出现, 既适应沿江各区段自然地 理、投资环境和原有经济基础等千差万别的情况,又因地制宜,采取了 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强化了产业带的整体优势。这种多层次的 不同重点的发展特点,使长江沿江地区具有十分广泛的投资适应性。 其四,全区经济的外向度迅速提高,与国际经济联接的步伐加快。 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出口总额1994年为551.5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46 .2%,在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20%。外资投入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全区利用外资1993年达到90亿美元,1994年超过110亿美元, 呈直线 上升之势。特别是在三角洲地区,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大公司已有一半前 其五,长江产业带在世界与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专家 们认为,东亚的发展重点在中国,中国的发展重点在沿海和沿江。长江 流域将是接受世界劳力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之 一。利用有利的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长江沿江地区可成为国际工业制 成品的生产基地。 专家们指出在长江沿江地区建设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应采取重 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分阶段实施的发展战略。他们建议,在2000 年以前,以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为重点,重现上海市国际金 融、贸易和信息中心的大都市面貌。在2000年到2010年,转向以三角洲 地区为先导,完善湖北省江段,加速皖、赣江段和湖南沿江开发,力争 使宜昌以下沿江地区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带。同时,加快重庆市经济中 心建设和上游水电开发,打通四川省与中下游的陆路通道,作为大规模 开发的准备。在2010年以后,继三峡工程之后全面推进沿江地带开发, 实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内河产业带的全面贯通。 (本期责任编辑:王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