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一种力度很大,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约束力很强的货币政 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率政策是金 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资金供求、在增加存款、聚集社会资 金、扩大资金来源。在压缩不合理资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企业 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在引导资金流向、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利率作了十多次的调整,利 率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近两年的利效调整看,1993年两次利率上 调,扭转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滑坡的局面,使储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且大量的信用回笼,使货币投放有效地控制在计划的目标内,保 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理通货膨 胀的作用。1995年初,人民银行对再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作了调整 ,幅度虽小,却有力度,更重要的是它向整个经济社会传递了中央银行 紧缩银根的信息,起到了政策导向的作用。利率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 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 的影响。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利率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 其一,赋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以一定的浮动范围,如各银行或非银行金 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上浮20%或下浮10%, 城乡信用社可分别上浮30%和60%,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自主权;其 二,从今年1月1日的利率调整看,中央银行利率调整重点从对金融机构 的存贷款利率转移到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上;其三,国债市场逐步 发展壮大,在国债回购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初见端倪。 虽然利率改革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我国今后的利率改革方向如何, 将遇到怎样的障碍,应采取什么策略,这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里我们拟针对我国利率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及利率改革的障碍 ,对利率改革策略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深化利率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的利率体制虽几经改革,但存在着不少弊端和问题,主要有: 1.负利率情况严重,利率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表面上看 ,我国的利率虽调高了一些,而且名义利率并不低,但是由于近两年来 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严峻,仅去年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 格指数就双双突破了120,今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调控目标是115,因 此我国的负利率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 况,使得我国目前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国家每年不得不以信贷规模来 控制资金需求,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国家政策虽赋予金融机构贷款 利率以一定的浮动范围,但由于资金紧张,执行起来利率总是在最高限 ,个别金融机构还通过收取咨询费、手续费等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且正 道受制,使得民间借贷状况日趋严重,不少地方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国 家公布利率,扰乱了金融秩序。 2.利率结构不合理。这方面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于存贷款利率倒挂现 象较为严重。从一九九三年两次利率调整后的存贷款利率情况看,半年 期、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分别为9%和10.98%,三年期、五年期基 本建设贷款利率分别为12.24%和13.86%,都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相等 ,利差均为零,加之上缴准备金、备付金的低利率及缴纳税款和业务经 营费用等因素,将出现利率倒挂,另外,技改贷款利率不分时间长短, 一刀切为10.98%,也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 虽然金融机构有些贷款可 在一定幅度内上浮,并且有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利率低和吸纳居民活期 存款及其他企业存款等因素可供金融机构运筹、平衡,但仍有不少金融 机构步履艰难。这方面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债利率大幅度高于中央 银行再贷款利率,造成金融机构大量囤积国债,并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 以较低利率得到资金,套取利差,其结果是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违背了 发行债券的初衷。此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远高于专业银行 同档次利率,甚至高于专业银行的逾期贷款利率,造成有些企业先还高 利率贷款,对专业银行贷款迟迟不还,影响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这 也是利率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 决定,从1995年7月1日起,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平均调高 0.2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均调高0.96个百分 点,技术改造贷款并入固定资产贷款类并实行新的结息规则,这说明国 家正在采取措施改善利率结构)。 3.利率政策手段太行政化,管得太细,统得过死。从我国的利率管 理体制看,利率制定权高度集中,各金融机构只有执行权,即使赋予金 融机构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但也规定极细,仍缺乏灵活性。且利率是 相对固定的,“一刀切”的,既反映不出资金供求关系,又反映不出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