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 陈文鸿) 一九九四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汽车工业发展的纲要和相应的汽车工业 产业政策,提出了以家用轿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量,由此掀起了中国国内企业和外国投资者群涌投资中国轿车行业的热 制订这样的发展战略的主要根据是国家计委属下国家信息中心对家 用轿车需求的预测。该中心对轿车和家用轿车需求在今后需求增长的预 测见表2。 这样的估计可能颇为乐观。 一是轿车的产量和销量的增长受到政府政策和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影 响极大。九十年代以来轿车产量增长确实很快,但一九九四年却受需求 增长减缓限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上述的产量大致与销量相符,虽然九四、九五年还有产大于销的情 况,不过为数不大。但在国内生产以外,九十年代来每年进口轿车都在 10万辆以上。据政府统计(不包括走私进口),九三年进口十八万辆, 九四年进口17万辆,九五年上半年市场低疲,仍进口五万多辆,进口相 对于国内产量的比重很大。 中国国内轿车生产实际面对着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国内需求不足, 明显的例子是由销售带动的生产增长在94年开始降低,当年占全国轿车 半数市场份额的上海桑塔纳在10个月里六度降价。二是进口车(包括走 私进口)的巨大冲击。 因此,国家信息中心预测的九五年生产四十五万辆车的目标,基本 上达不到,连同进口轿车可能只有三十五万辆左右的销售量。事实上, 中国政府安排九四年的轿车计划产量为三十三点三万辆,当年的实际产 量不足廿五万辆,与计划目标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六。 或许九四、九五年属于中国经济周期的下跌阶段,需求下降对轿车 的销售有巨大打击,但依中国“九五”计划看,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 )的增长率将不会如“八五”计划那样急剧增长,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 将适度从紧,在“九五”计划期间要把轿车的需求和国内生产倍增,颇 令人怀疑。 至于家用小轿车的需求增长机会,实际的发展可能更低于预测。虽 然缺乏有关家用轿车的销售数据,但同样以占全国国产轿车产量和销售 近半的桑塔纳轿车为例,九四年的生产和销售均为十一点五万辆,其中 只有百分之七点三为私人所购,即为八千多辆。即使其他售价较低的小 轿车,私人购买的比例较高,当年的总销售量合起来也不会超过三至四 万辆的规模。以此为基础,怎样可以在“九五”计划期间的五年里跃至 二○○○年的年需求量三十万辆呢? 即使中国人口中高收入层收入增长迅速,可是,家用小车还有几个 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中国小轿车的售价仍高于国外,而高收入者未必 乐意购买国产组装的低价微型小轿车,收入与轿车售价的差距大于国外 ,不易促使居民购买轿车。二是在轿车车价以外地方政府还征收各种各 样的费用,如占车价百分之十左右的城市“增容费”,小汽车消费社会 控制调节基金,以及国道建设费、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等。由于地 方政府交通设施投资不足,今后对汽车的各种征费只会有增无减。三是 城市内停车设施不足,居民家居停车设施更小。 各种支出合并起来,原来国家计委发展家用轿车所定的五万元年收 入家庭的目标可能估计错误,实际有能力养家用轿车的家庭的年收入, 可能要上升至十万元或以上,这就使家用轿车的潜在需求大大缩小。 假如中国轿车的需求增长在九五年以后仍保持在九四、九五年大致 的幅度,二○○○年增长到二百万辆的机会俩微,而单以中国国内大整 车厂的扩张计划,二○○○年的计划产量已在二百万辆以上,加上其他 企业的产量增长,届时中国可能面临轿车产量大大超过需求的局面。 以轿车、特别是家用轿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由是必然 遭受挫折。 或许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在于产量或需求有限的轿车,而在 于市场需求庞大、产量长期供不应求的农用车,与九四年相比,轿车产 量只是廿五万辆,连同进口的十七万辆,不过是四十二万辆。 当年农用车中三轮车产量为一百三十万辆,四轮车为廿五万辆,合 计一百五十五万辆,九五年估计达到二百万辆,与轿车相比,农用车的 发展前景,可谓天壤之别。 表1 产量(万辆)年增长率 19904.24 +47.2% 19918.11 +91.1% 199216.27 +100.8% 199322.97 +41.2% 199424.58 7.0% 1995上半年 13.94 缺 出处:《中国汽车市场展望1995年》及中汽华轮公司的有关数据 表2 年份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轿车 45万辆 120万辆170万辆 350万辆 其中:家用轿车 - 30万辆 90万辆 200万辆 比重 - 25% 53%57% 出处:《中国汽车工业——过去、现在和未来》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报告,一九九六年一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