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 题,而且是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而它成为经济理论界研 究和争论的热点,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成为商品 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以下简称商品论),另一种则认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以下简称非商品论)。 商品论者的主要观点有:①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所共有的经济特征。②劳动力商品是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所决 定的。只要社会出现了不充分占有生产要素的生产主体,又不存在人身 依附关系劳动力就必然成为商品。③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 产物,与社会制度无关。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而价值又是劳动创 造的,则劳动的载体——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必然的。 非商品论者的主要观点有:①劳动力成为商品最根本的经济条件是 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或资本主义私有制。②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劳动者成 为企业的主人,因而不能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自己”。③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以其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和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来看,他的劳动力已不再是商品;但从其作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发展着的生产力的主体要素来看,他的劳动力又需要 价值化,需要采取商品的形式。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确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如果是商品,那么它的价值如何确 定?商品论者都赞成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论述也适应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即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要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殖后代的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 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 道德的因素。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是工资。决定工资水平的因 素主要有:一要以劳动力价值为起点,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二要根据劳 动就业变化,劳动力价格在供不应求时高于价值,反之,在供过于求时 会则低于价值;三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可以相应 增加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问题 商品论者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 但各自的论证方法不同。主要有:①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正好表明了社 会主义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是自己劳动力的主人。②生 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公共所有,不属于任何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个 人不等于劳动者整体。从而劳动者作为个人可以将其劳动力商品卖给代 表劳动者整体的国家或企业。劳动者个人向劳动者集体出卖自己的劳动 力,并且参加民主管理,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③主人翁是 整体上的一种政治权利。宏观上,劳动者可以合法地行使公民权,向有 关部门陈述自己的见解,反映自己的意向,影响国家大政方针。微观上 ,通过职代会反映自己的要求包括提请罢免有关领导。劳动者有权共同 参与企业管理,也可能成为企业的领导。④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不 是将劳动力出卖给个人,而是出卖给社会,社会对出卖劳动力的个人实 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并不丧失主人翁地位。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动不动摇 主人翁地位取决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是如何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归社会所有。实际上仍归劳动者自己,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劳动 者是主人。 非商品论者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对立的 。主要论据有:①工人阶级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生产资料和产 品的主人。作为主人的地位和作为雇佣劳动者是难以统一起来的。②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并没有失去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 是主人而不是雇佣劳动者。③如果劳动力是商品,不仅国有企业的全民 所有制性质无从谈起,整个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无从谈起,而且按照 逻辑推论,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各级组织的干部的劳动力也具有商品属性 ,他们也应是劳动力的交换者。④主人翁地位不仅包括劳动者对自身劳 动力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具有生产资料的平等 所有权和当家作主的地位。⑤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劳动力确实是一种特殊 商品,然而资产阶级政治家、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却不予承认。联合国主 管劳动和社会事务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一直反对把劳动力 作为商品。在此情况下,作为国际劳动工组织166 个会员国之一的中国 如果宣称本国的劳动力是商品,只能引起世人的反感。在国际上人们也 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打上问号。 四、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商品论者认为:①劳动力成为商品不仅与按劳分配并不矛盾,而且 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②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劳动力的价值,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