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可是,人们对管理的态度,却是大不相 同的。管理管理,核心是又管又理,两者缺一不可。管者,干预也;理者,条理 也。就管理本身来说,管是手段,理是目的。只管不理不行,不管而理也是不可 能的。在现实生活中,管而达理者,有之,但真正成功者却也不多见。管而部分 达理者,也有之,这可能是多数。管而致乱者,也有之,这也是少数,但是,这 少数失败者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因为管的结果不同,人们对管理的态度自然 也是大相径庭的。对管而达理者,人皆颂之;对管而部分达理者,人们往往褒贬 不一;对管而致乱者,人则哭、跳、咒、责之,所以,管理管理,事关重大,慎 之又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管理是门科学,人们对此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功能,人们的认识却未必 全面、深入。由于认识不足或不一致,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免会发生种 种误会、摩擦、矛盾和冲突。拙文拟就此议题谈如下几点粗浅认识。 现代生产力正由硬性向软性逐步地转化 生产力,顾名思义,即生产之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 实在的生产力,还得有一定的条件。生产力有自然生产力、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 产力之分。所谓自然生产力,这是指自然界的物质转换能力,如在一定的时空间 范围内,每一平方米土地上的产草量,其间丝毫也不包含有任何一点人为的因素 ,完全是自生自长自灭。所谓个人生产力,这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单个人具有 的生产能力。所谓社会生产力,这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居住在一定时空 间范围内人群的综合生产力。 过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讲的生产力,有人简括为二要素说,有人简 括为三要素说。前者是指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后者则再加上个劳动对象。如上所 述,二要素论讲的是生产能力,而三要素论则讲的是现实生产力,但是,它们都 是侧重于研究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不论哪种生产方式,一 切现实的生产力,都离不开上述三者之间的结合。这个三结合中的诸要素,都是 一定生产力的物质载体,是有形的,其内部有一定的结构性和比例性,其中哪一 部分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行,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刚性。故我称之谓硬生产力。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包括劳动者的体力 和智力两个方面。智力又可分为知识、经验、技巧和思维能力等。在生产力水平 低下的条件下,体力作用居主要作用,而智力作用则是次要的,以至可以忽略不 计。可是,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不但是生产力的一种革命力量,而 且愈来愈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决定力量,邓小平同志概括为“第一生产力”。这既 是对当代生产力性质的高度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的科技是一种革命力量论述 的重大发展。在上古时代,人类的知识量,大约是每几个世纪才能够翻一番,以 后是每百年或每几十年翻一番。可是,当代的知识量已经发展到每几年就可翻一 番的所谓“知识爆炸的年代”。与之相适应,上世纪来,在社会新增产值中,科 技因素仅占5%左右,而到本世纪初就上升到15左右,到了80年代,在发达 国家已上升到60%以上,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甚至发展到了100%的地步。 在“第一生产力”中,科技主要表现为知识、思想、技术、信念、专利等, 呈非物质性的,移动方式呈柔性,功能却表现出很大的弹性。所以,社会愈进步 ,科技就愈发达。生产力由硬变软,这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向。 现在,生产力发展对物质、资源、地缘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了,而对信息、知识、 技术的依赖度却越来越大了,这几乎已影响到各个领域,如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 出现的生产线由硬变柔的趋势,就是一个佐证。所谓硬生产线,这是指单品种、 大批量,从投产之日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轻易不会更改的。但是,大 了,硬了,过于单一了,就往往排斥特(色)和多(样),这是与当代人的多样 化、高档化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相脱节的。在此情况下,柔性生产线就取而代之 、茁壮成长起来。所谓柔,就是指市场需要什么,生产线上就生产什么,需要多 少,就生产多少。总之,柔性生产线随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柔 性生产线既坚持了规模生产、规模经营,又进行了多品种、小批量、系列化的开 发。这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一般说来,传统产业呈硬性,而高科技产业则呈柔性。现在,在高科技的支 持下,传统产业也逐渐地在柔化。现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和现代 信息技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仅有2亿多人口,为什么其劳动生产力如此 之高?这与其广泛采用高科技是有密切关系的。又如,美国尽管在有形贸易方面 存在巨大的国际逆差,可是它在无形贸易方面却又有如此多的国际顺差。所谓无 形贸易,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服务型产业,它们是软生产力的重要组 总之,生产力由硬性向软性转化,这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现在,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