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 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 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拟就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某些基本问题作初步探讨,以达到活跃学术 空气,求索真理的目的。 一、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1.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集合的概念。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因为在不 同的时期都有一个经济增长水平并可以进行比较的问题;说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是因为经济增长内含着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经济增长的数量既可用绝对额表 示(如工业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也可用相对额表示(如增长率,即增长 速度)。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表现为结构和效益的状态。因此,经济增长实质上 是速度、结构、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任何经济增长都存在着速度是否适当 、结构是否合理、效益是否优良这样三个紧密相连的问题。 现实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即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而忽 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导致结构失衡、效益低下,产生的原因固然相当复杂, 但其中也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即内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 2.经济增长的机理 经济增长是由投入、运行和产出三个相互衔接与不断循环的阶段组成的过程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投入的规模与质量、运行的规模与 质量和产出的规模与质量。投入的规模与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投入的生产要素( 资本、劳动、科技)的数量与质量状况。运行的规模与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 要素组合运行的总量、结构关系、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产出的规模与质量是 指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满足需求结构的程度和产品、服务的质量。 由于经济增长过程的连续性和循环周转,产出的规模和质量会反过来影响投入规 模、质量和运行规模、质量;前一时期经济增长的规模与质量必然会影响后续时 期的经济增长的规模与质量。 3.三种经济增长率 衡量经济增长的相对指标通常以经济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率是综合反映一 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率有潜在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适度 增长率之分。潜在增长率,是指在一定经济运行机制下,由既定的资源存量和资 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等综合因素所规定的增长水平,表明在既定的经济条件下 经济增长能够达到的理想程度。实际增长率,是指经济增长实际达到的水平,它 是由一定时期资源的流量、资源配置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政策等诸多因 素决定的。适度增长率是指在结构优化、效益最大前提下的一种增长速度。人们 预期的适度增长率,往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总结分析历年经济状 况和经验教训,预测未来风险收益与损失等影响因素所作出的经济增长区间估计。 以上三种经济增长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以下几 (1)当实际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时,即增长速度过高,表明资源配置效 率差、资源利用过度和社会再生产条件恶化,预示着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收缩和 调整;当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即增长速度过低时,说明资源闲置或资源 利用效率低,经济增长的潜力未能充分利用。从长期看,潜在增长率是一个有发 展前景的奋斗目标,而且随着体制和技术创新等条件的变化,潜在增长率会有提 高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总是围绕着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若经济增 长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速度与效益就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摆脱大起大落的经 (2)当实际增长率处在适度增长率合理区间的下限时,速度加快可以提高 经济效益。这不仅因为速度加快可导致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而且从全社会看,为 了减少资源闲置程度,随着规模的扩大,必然要压缩长线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加 快短线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从而把长线部门的闲置资源合理配置在效益高的短线 部门,从而带来合理配置资源的结构效益。此外,速度加快,最终导致社会总需 求扩张和社会总供给增加,在二者基本平衡状况下,有利于加速产品实现增产增 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当实际增长率超过适度经济增长率合理区间的上限时,经济增长对效 益提高的正效应就会被经济过热、效益降低的负效应所抵销,结果经济效益成为 负数。其原因:一是资源配置效益下降。因为速度过高,意味着总需求不是“略 高”于而是“过大”于总供给,必然使供求总量失控与产业结构失衡,导致资源 配置效益下降;再者,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而言,是一个“脱离”生产过程的政 策性经济变量,如果速度过高,必然刺激需求的全面扩张,加大货币投放,从而 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由此扭曲正常的市场经济信号,错误地引导资金和资源 的流向,导致资源配置效益下降;此外,在速度过高、经济过热的条件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