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赴日本作课题研究时,发现许多日本学者非常关心中国的经 济改革与开放,他们在报刊杂志上以及在讨论会中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提 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看法。现对其综合作些介绍,以丰富我们的认识。 一、中国改革成功的基本原因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至目前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这表现在中国的 改革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 度的提高。纵观中国改革的历程,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会取 得很大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战略。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具有两种不同的改革战略:一是原苏联 东欧式的“休克疗法”;二是中国的“渐进式”。“渐进式”改革战略 好,还是“休克疗法”好,这在日本也有热烈的讨论。但许多日本学者 认为,从中国和俄罗斯转向市场经济的比较来看,中国采取的“渐进式 ”改革战略是比较有效和成功的。因为中国首先进行农业改革,这使人 们在吃的方面感受到了改革的成功,从而赢得了民众对改革的广泛支持 。农业改革刺激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同时又排挤出 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这就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货币资本和劳动力, 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带 来的外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形成了竞争与对比, 从而强化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转换机制的迫切性。现在中国正处在国有企 业改革,从而也是整个经济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其次,中国在经济改 革与政治改革的优先次序安排上,使经济改革优先于政治改革。这样, 政治上的稳定,就为经济改革实现市场化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环境,或者 说,保证了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经济改革的推进,又反过来会 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日本学者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不能适 应经济改革的要求进行相应地改革,就会窒息经济改革的成果,无法实 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换。 2、采取了“迂回式”的改革策略。日本学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改 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农业领域中进行经济改革, 即废除人民公社制,建立起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二阶段是在城市 与城镇培育发展非国有企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城市积极发展 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尤其在商业领域中,非国有经济成份 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二是乡镇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生产额已占 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日本学者甚至认为, 乡镇企业是中国 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三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引外资,使三资企 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中国成为排在世界前列的资本输入国之一。第三 阶段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因此,日本学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是回避了对计划经济的基础即大中型国有企业动手 术,进行迂回作战。这种改革方式比较容易成功,因为首先不对作为国 民经济支柱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作手术,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从 而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推开。其次,“迂回作战”可以为最后的“攻坚 战”积累经验,以及树立信心。事实表明:中国的迂回作战取得了出色 3、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具有适宜的民众基础。日本学者认为, 向市 场经济转变要取得成功,还有赖于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当政府吹起 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笛”声时,国民、社会是否会伴之而“舞”,这是 问题的关键。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中国社会具 备对政府的向市场经济转变政策充分反应的社会构造和历史。早在18世 纪中国就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原料、粮食市场,产生了钱庄和票号等中国 的独特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荐头行”作中介,以契约劳动制在相当 大的地理范围内进行劳动力配置,中国人本来就是商业天才。所以,日 本学者认为,有伟大的才能和强烈的经济动机的中国市民一定具备能实 现美好将来的资质。 4、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了海外华人的积极响应。 大多数海外 华人对中国的投资是中国改革和发展得以成功的重要国际因素。中国的 香港、台湾等周边地域是华人圈,这给中国大陆带来了极好的贸易和投 资环境。据日本学者的统计,中国86%的境外资本流入、40%以上的出 口额和33%的进口额,都是通过香港和台湾实现的。因此,中国同世界 经济的关系日益深化,作为中间媒介的香港和台湾发挥了巨大作用。俄 罗斯在转向市场经济时就缺少这种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中国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日本学者认为 ,中国改革必须解决目前面临的以下困难,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第一,必须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攻坚战。日本学者认为,中国以 往的改革尚未改变国有企业的基本结构,因而迂回式的改革策略只可以 说是在国有企业以外的领域实现了市场经济的复兴,而并未实现整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