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二步利改税、承包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公司化改革试点。这些改革在不同时期虽然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活力和效益问题。改革 之所以屡试屡败,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找准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时至今 日,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攻坚的阶段。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 明确,但究竟改什么,如何改,尤其是先从哪里下手,仍然是一个有待 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目前国企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减量,然后是 解决所有者不在位和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 一、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因此企业的组织 形式为单一的国有国营,(一些所谓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实际上具有国有 的性质)。目前,国有工业企业有10多万家,其中小型国有企业近10万 家。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国家既无必要,也无可能维持 如此庞大的国有摊子。改革的出路是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将国有小型企 业和部分中型企业卖掉,(以租赁为特征的“国有民营”可作为一种过 渡形式)。首先,国有企业的主体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2 千家大型企 业,因此卖掉10万家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对国有经济的地位不会 发生什么影响。相反,由于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 、负债率高,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包袱和维持社会稳定难题,卖 掉这部分企业,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解脱。其次,既然我们按照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要求,允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允许各投资主体自 由投资(除国家法定的垄断部门外),并且居民将代替国家成为投资的 主要力量,那么,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数量优势的丧失是 不可逆转的。在工业产值中,目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之中。所以,卖是顺乎规律,是主动。 卖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节约管理成本。国有中小型企业面大 量广,不仅旧体制下,需要极高的管理成本,就是按照新体制下的委托 ——代理制运行,也需要很高的成本。小型和部分中型国有企业退出国 有之后,最为直接的节约至少是可以撤消县级计委、经委及主管局,县 级政府可大大裁员减负。从而,减轻县级财政压力。二是,有助于解决 目前政府、企业及银行面临的诸多难题。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县级 国有企业,大多开工不足,甚至半停产、停产,企业积欠职工工资、医 药费。职工不满,政府为难,银行被迫发放“稳定贷款”。目前不少基 层银行相当部分对企业的贷款变成死帐,按照商业化原则,自身已经处 于破产境地。在转让这部分国有资产,变实物为货币之后,可渐次作如 下安排:归还银行货款,银行资金的融通也可因此而宽松起来;归还积 欠职工的工资和医药费;一部分作职工的保险基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的改革也有了切实保证;剩余部分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再投入。这样 ,政府扔掉了包袱,又解决了各种矛盾。三是,只要有一个公平、公正 的市场环境,将国有转换成非国有,只需要有限的交易成本。而在转为 非国有之后,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原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这从整个社会来看,盘活了存量,节约了资源,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提出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变卖部分国有企业,可能引出的责难是 私有化和削弱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其实,私有化是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和 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在公有制外部,私有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在公 有制内部,国有财产正在通过权力暗道悄悄流入个人口袋。前一种私有 化是政府正在倡导和争取的;后一种私有化是我们要加以打击和取缔的 。至于变卖部分国有资产,只是财产形态的变换而已,不但没有发生财 产所有权的丧失问题,而且是防止公有财产流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此 责难为私有化是张冠李戴。至于是否会削弱公有制的主导作用问题,我 们在前面已经指出,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公有制在数量上优势的缩小 和丧失是不可避免,今后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公有制的质量优 势和公有财产组织结构转换实现的。公有制的质量优势是通过公有制主 要是国有制,控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生产部门,如重要原材料生产部门 、重要基础设施部门、高新技术部门实现的。但仅仅控制还不够,还必 须具有较高的效率。国有制中垄断性部门是否有效率,是公有制能否发 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也是许多国家国有制经济面临的难题。国有制中的 竞争性部门是否有效率,是公有制是否具有优越性,从而能否发挥其主 导作用的关键。公有财产组织结构的转换是指,在产权社会化条件下, 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制通过控股和参股形式和其他所有制经济相结合 ,并通过控股发挥主导作用。由于股权极其分散,通常并不需要超过50 %的股权就能达到控股的要求。这样,公有制在数量上优势丧失之后, 仍然能通过其质量优势和控股方式,居于国民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