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国民经济的顺畅 运行,要通过方式转变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进 程,以放大增长方式转变的效应。 第一,以改革保证增长方式转变。关于“九五”建议中提出的两个 根本性转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个是 生产力如何发展,是改革与发展的结合。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要靠改革的深化来实现,也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 境,包括体制基础和运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是以一定的制度或体制为 条件的,也要通过相应的运行机制来实现。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加快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 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 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经济 增长方式切实得到转变。事实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本质意义上讲就 是从非市场原则向市场原则转变,只要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了,有利 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顺畅 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并不是矛盾的,也不会因为抓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而影响改革,相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把改革的成果 进一步深化。应当指出,改革以来我们着力于体制上的改革即生产关系 方面的改革,目的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而对生产力 如何发展,显得有些鞭长莫及,这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也是正常的。当然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重视生产力方面的问题,而是说改革的重点不同 ,我们更多注意的是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在生产关 系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果,现在有必要在继续进行生产关系方面改革 的同时,更多地注意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的标志。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生产力的改 第二,把国有企业改革与转变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国有企业是我国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这一点 是肯定的。尽管改革以来非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增长率提高相 当明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的 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所以,转变增长方式主要还要依靠国有企业来实现 。事实上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也是对国有企业而言的。 目前,国有企业的状况令人担忧,不少企业活力不足,生产经营困 难,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难点,也给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一定困难。 认真分析,国有企业的问题除了制度因素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国有企业 的结构老化,到了整体更新期,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造,才能真正使企 业具有活力。这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不能就制度 谈制度,以制度改革代替企业自身素质的改造和提高,制度改革是重要 的,但制度改革不是万能的。有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改革以来我们围绕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文章没少做,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制度方 面的改革步子更大了。按理说,国有企业应当迅速改变面貌,充满活力 ,然而,很多企业的情况却事与愿违,非但没有多大起色,而且经营状 况越发困难,这说明国有企业的问题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度原因。 我国的国有企业多数是改革前建立起来的,技术设备1/3是50、60 年代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其技术水准能够达到发 达国家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12.9%,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只 占21.8%。这样一种状况,再现代的企业制度也难以解决问题。另一方 面,国有企业的布局完全是计划分工的结果,并已硬化为一种格局,现 在企业改革是在原有分工格局并没有多大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很 多企业来讲是很难走向市场的,即使是走向市场也处处被动。所以,必 须在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制度之外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 进行解决,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无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好 ,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好,都不能各自为战,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切 实得到推进。 第三,以科技进步为重点,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是实现经 济集约化的先决条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粗放”与“ 集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突出体现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上,其经济增长 的要素作用中,技术进步因素高达50—70%。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初期 ,资本和劳动曾是主要的推动力,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技术逐渐取代 资本与劳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美国1949—1969年,国民收 入年平均增长4%,其中资本提供19.8,劳动提供32.5,技术提供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