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金融研究所 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课题组) 一、推动本次通货膨胀的新因素分析 由于经济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目前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前几 次产生的通货膨胀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财政赤字增加仍然是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直接原因,但 造成财政赤字增加的原因却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财政 支出不合理转向了目前的财政减收与支出不合理并存。随着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价格体系的合理化、使我国加工工业长期存在 的垄断高价、基础产业和农业的长期低价并存的局面被打破,整个加工 工业的利润率大大下降,而在旧体制下,国家的积累(财政收入)主要 来源于现代工业,现代工业的利润下降,不可避免的牵动国家积累(财 政收入)的下降,这是造成财政赤字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财 政支出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企业亏损补贴所占比重过高,从所占 比重看,有些年份甚至与基本建设支出持平,80年占财政总支出的16. 6%,90年、91年分别占14.3%、11.8%,93年仍为7.7%。近年虽有所 降低但仍显过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不少亏损企业,以政策性亏损掩 盖大量的经营性亏损。由此不仅使这些企业缺乏扭亏转盈的积极性,而 且使那些本来盈利的企业缺乏增加盈利的动力,稍遇不利的经营环境, 便要求补贴,结果经济效益越来越低。②价格补贴增长过快。从79年的 79.2亿元增加到93年的296.2亿元。 可是近几年包揽过多的补贴(仅93 年就占财政总支出的5.6%)不仅丧失了它应有的调节作用, 而且成为 财政不堪重负的包袱。③行政管理费的急剧膨胀。1993年比1978年增长 了11倍,即从1978年的49亿元猛增到1993年的540亿元,年平均增长24 .4%,行政管理费的急剧膨胀,不仅挤占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 防建设费等支出项目,而且给整个社会的超前消费和高消费起诱导作用 ,同时还滋长了奢侈腐败的歪风。造成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主要原因有:①支出的安排缺乏科学的依据。由于理论界很少进一 步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究竟哪些是主要的支出项目必须优先保证,哪些 项目是比较次要的,可以灵活安排。结果,该保证的得不到保证,而该 压缩的却一涨再涨;②支出结构的协调与控制缺乏有效的手段。为实现 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紧缩开支,但每一次压缩支 出,基本建设投资总是首当其冲。多年的压缩使基建支出在财政支出中 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30.1%下降到1991年的16.9%,这个幅度是比较大 的,基本建设支出的缩减在一定程度上是配合经济调整的结果,有其合 理的一面,问题在于基本建设支出是着眼于经济长远发展的,如果大幅 度地缩减,必然影响财政对产业结构的协调,近几年财政在协调产业结 构中显得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 资不足所致;③财政支出与非财政支出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一些可以 由部门、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支出,仍然由财政统包统揽,由于财政支出 与非财政支出界限不清,为一些部门和单位将部分非财政支出挤入财政 支出开了方便之门,如名目繁多的民间性学会、协会及其它非常设机构 ,其开支大多通过各种途径挤入行政费,此外,卫生、治安、赞助等支 出也纷纷挤入行政费和事业费中,更有甚者,连请客送礼的支出也挤入 财政支出;④财政支出约束软化、管理弱化,导致支出结构的扭曲。以 行政经费的膨胀为例,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县党政机构的总数量 已超过中央规定设置的20%以上,“七五”期间因机构人员膨胀而使行 政经费开支增加28亿元,约占行政经费增加额的四分之一。“八五”期 间我国虽对党政机构进行缩减,但效果并不理想。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 理,使压缩财政支出成为一句空话,在财政减少的同时,不能做到财政 减支,使财政赤字成为不可避免。 (二)货币投放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又一直接原因,但造成货币 投放过多的原因却发生了变化,由现代工业信贷需求过猛转向现代工业 信贷需求与乡镇企业信贷需求同时膨胀的局面。随着价格体制改革、工 业品价格的放开,现代工业的利润率下降,企业的亏损面大量增加,再 加上财政出现危机,无力向企业投入,造成了大批国营经济都需要超量 借贷度日,这必然要增加信贷投入,形成信用膨胀,这是一方面。另一 方面,我国目前约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这 一数字比1978─1987年10年中所转移的5,670 多万农村劳动力还多一倍 。这些农村劳动力主要靠发展乡镇企业来消化,但发展乡镇企业需要占 用大量的资金和自然资源,这将加剧需求膨胀和资金供求矛盾,成为诱 发通货膨胀的一个潜在因素。近几年,乡镇企业总资产中有50%以上是 靠债务形成,而银行贷款又占乡镇企业总负债的40%以上。按照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