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住房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农民工来说也不例外。住房是农民工在城市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想扎根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更是如此。但长期以来,城市政府采取“经济上吸纳、制度上排斥”的手段,致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不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此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就与住房问题联系在一起,足见住房保障在其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相对父辈们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更加缺少归属感,同时,他们“具有主动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有在迁入地永久生活的愿望”[1],“宁肯饿死在城里,也不会再回农村”,已经成为其中大多数人内心的共识,但现实却是,城市高昂的房价正无情地粉碎着他们的市民化梦想,不少人由于居无定所而自感“徘徊在城市边缘”[2]。在一定意义上,住房保障不足已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瓶颈”,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安徽蚌埠市13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和访谈,探讨城市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取向与现实境遇,并借鉴各地的政策实践以及完善其住房保障的新思路,以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取向与现实境遇 与父辈们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多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并期冀有朝一日能在城市安家落户。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死也要死在城市”,因为城市对他们而言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虽然高昂的房价令许多城里人也“望房兴叹”,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扎根梦”并未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把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3]。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而迁出工棚,通过与人合租甚至独立租赁住房来拥有自己的小天地。对杭州农民工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及其家庭租住城郊农民房屋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9.7%猛增到2008年的37.6%。同期,农民工租住城市居民房屋的比重也从2.2%大幅度上升到7.2%[4]。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访谈对象中有48.6%住在集体宿舍,33.4%租房居住,其中独立租赁者为10.1%,而在工棚住宿的仅有6.1%。由于工资收入普遍偏低,面对蚌埠市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房价,调查者中只有2.6%的人在市区购买了住房,虽然得到了父母的资助,但多数人仍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调查还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租房获得了自己的小天地,但从整体上来看,要想在城市里拥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仍只是奢望,而且他们现时的住房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居住条件普遍较差,住房满意度低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加工业和服务业工作,居住条件虽然比父辈们有所改善,但与市民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他们居住的集体宿舍多缺乏单独的卫生间和浴室,而且至少两人共住一室,人均面积不足5平方米;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独租的住房75%以上属于城郊或者城中村居民的临建房或简易房,这些房子大多存在着阴暗潮湿、建筑密度大、安全隐患高、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而且随时面临拆迁或者“拆违”,以至于他们的居所频繁变换。虽然不同城市、不同范围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研究结果大多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状况普遍存在着居住面积小、居住环境劣、公共卫生状况“脏、乱、差”以及配套设施简陋等问题。 2.囿于收入限制,独立租房依然困难重重 尽管在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独立租房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城市住房的市场租金相对于他们微薄的收入来说仍然较高。据调查,目前在蚌埠市租赁一室一厅的住房月租金普遍在500元左右,而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工资仅为1200元左右,如果独立租房,再加上日常消费(接受访谈的对象,平均每月手机费用100元左右,吃饭400元,购物200元,上网50元,其他200元),那么大多数人每月都会入不敷出。由于无力独立租房,不少人只好委屈自己,要么与朋友合租,要么通过小广告或上网寻找合租者。租金虽然降低了,但个人的独享空间受到影响,常常“感觉不自在”。 二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城市生活,而且不少人选择了在城市购房定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是高昂的城市房价、自身的低收入以及现行城镇住房政策的限制,使得他们普遍陷入住房保障不足的境地,扎根城市的梦想阻力重重,甚至有可能成为奢望。住房保障不足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制约他们市民化的“瓶颈”。 1.高房价、低收入延滞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梦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技能匮乏、能力不足问题仍十分突出,不少人因为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只得从事技术要求低的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每月平均工资在1417元左右[5],而且相对收入不如其父辈当年。可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却在日趋提高,品牌消费、通信费用、泡吧、出入娱乐场所已成为不少人的家常便饭,并因此成为了“月光族”,有的人由于入不敷出甚至每月都需父母补贴。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财政和投机资本的作用,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目前均在10000元以上,三线城市房价则多在5000元以上,蚌埠市平均房价也已突破了4000元。这样的房价连许多市民都为之兴叹,更不要说低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了。可以说,高昂的房价已成为延滞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首要障碍,由于无力购房,他们只能做屈居城市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