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进程中,国家推出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进农民养老体系建设试点,启动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民生举措。2010年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以前的五年计划或规划主要追求国富国强,“十二五”要实现向追求民富民生的转变。所有这些标志着,中国的民生发展开始整体加速推进,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民生发展时代。 一、中国进入民生发展时代 后发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总体上要经历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等若干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阶段。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具有三块重要基石,即法治、民主和社会保障或民生发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先后经历了制度转型和政治发展、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两个30年。中国需要再用30年的时间展开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惟其如此,才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民生发展,是中国现代化新阶段的主题。 (一)现代化主题转变的基本逻辑: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到民生发展 民生发展即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它不同于解决民生具体问题的过程,是民生领域的全面发展;它不同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而是国民生活领域的发展。民生发展时代即重点和优先推进民生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历史上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代,其历史主题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推进国民物质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 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民生发展时代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一个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民生发展。只有实现了这些发展,一个国家才可能最终成为成熟的现代化国家。 早发的现代化国家大多经历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民生发展时代。例如,英国先是经历了以资产阶级革命为中心的政治发展,建立议会民主制度,然后经历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剥削程度提高、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破坏等。由于经济发展建立在压抑民生发展的基础上,民生发展滞后,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1788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次危机,英国采取了一系列解决的办法:在经济上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在军事上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在社会和民生领域,就是建立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险、儿童补助等方面的福利制度。1948年,工党政府宣布英国已经构建普遍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福利国家②。 美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进程。从独立战争到1776年独立,是美国的政治发展时期,此后,美国开始推进以工业革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随即出现民生滞后和社会乱象。一是腐败,二是假冒伪劣盛行,三是劳动者劳动条件恶化③。面对当时的社会乱象,一批新闻记者、作家、出版商,用新闻报道、用纪实文学、用小说揭露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弊端,推动政府加速民生建设。美国开始进入所谓“进步时代”(1880-1920年)。美国“进步时代”的核心是建立基于公共服务原则的现代预算体系,而这一体系推进政府面向民生。按照这一制度体系,政府收入的获得要强调基于公平的所得税制度,支出则强调预算的透明,进而突出民生和公共服务④。可以说,“进步时代”也就是美国的民生发展时代。 此外,二战后,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日本先是通过解散财阀、民主改革等三大改革,继而推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社会建设,逐步解决了经济发展后的民生问题,建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福利制度。1968年日本超过德国成为第二经济体,开始启动国民收入倍增,全面推进民生发展进程。 历史上和现实中也有诸多反面的例子,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不注意民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激化和社会撕裂。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所谓“拉美病”,20世纪60-80年代,拉美国家独立后,在政府主导下推进进口替代的重工业化战略,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忽视就业扩张和收入公平,民生发展和社保制度“碎片化”,⑤由此导致拉美国家普遍出现贫富悬殊,社会分裂,导致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后要重视民生发展;民生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面推进,集中推进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的高级形态,集中推进民生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只有经历这个阶段,才能真正建成现代国家。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现实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开始了现代国家建设进程,先后经历了制度转型和经济建设、体制转变和经济发展两个30年,中国需要再用30年的时间展开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 1.解决“发展后问题”的现实要求 邓小平1993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后问题”。他提出几个重大判断和担忧:一是“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二是“分配问题大得很”,“这个问题要解决”。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三是“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