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62;K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0)06-0103—08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对历史分期问题的关注因为对世界历史的兴趣而日益增长。① 在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过程中,“历史分期是为古往今来的历史进程,确定什么构成主要延续和什么构成主要变化定义标准”。② 从20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首倡全球史观以来,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著作对历史分期这一问题均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西方传统世界史著作把欧洲历史看作人类文明发展的经典阶段,并以欧洲历史为范型来划分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一些新的全球史著作则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③ 考察西方全球史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全球史研究的特点,深化对其研究框架的整体认识,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世界历史的内在发展脉络。本文选取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的《西方的兴起》(1963年出版)、《世界史》(1967年出版),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1970年和1971年出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1978年出版),皮特·N·斯特恩斯(Peter N.Stearns)等人的《全球文明史》(20世纪90年代出版),杰里·本特利(Jerry H.Bentley)和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的《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000年出版),对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的历史分期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从这些著作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及其著作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对发展动力方面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 西方传统的世界史叙述认为,人类历史肇始于古希腊,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农业革命中得以发展,之后一直延伸到千年之交意大利主导的商业崛起。这一过程继续发展,直到中世纪鼎盛之时欧洲在文艺复兴中重新发现了完美的希腊思想,当时伴随着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民主精神的兴起,从而将欧洲推向工业化和近代资本主义。西方常常被描绘成主流文明,尽管东方社会有时也被提及,但显然被置于主流历史之外。在这一叙述中,西方从一开始就是优越的,其胜利和崛起的历史是在撇开东方或“非西方”的情况下叙述的。因此,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的起源与西方的崛起合二为一,对近代资本主义和文明兴起的描述就是西方历史。④ 欧美学界涌现了众多以西方文明为主体、带有浓厚“欧洲中心论”色彩的世界史著作。⑤ 例如,威廉·斯温顿(William Swinton)于1874年出版《世界史纲要》一书,他认为,“我们完全有权利说雅利安人是‘进步’的特殊种族,大部分世界历史必须叙述雅利安人各国家对共同文明所做的贡献”。他这部《世界史纲要》的索引都没有列出印度和中国。⑥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学教学实践中,欧美的历史占据绝对中心地位。例如,1910年美国大学的历史学课程中45%是欧洲史,37%是美国史,只有2%是关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历史。⑦ 历史分期是史学家对世界历史总体观点的直接及突出反映。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西方传统史学在历史分期的问题上沿用的是“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分期方法,或者是其变种“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分期方法。“古代—中世纪—近代”这种三分法,最早是18世纪前德国学者凯勒尔(Christopher Cellarius)在其《古代、中世纪和新时期世界通史》一书中提出的。⑧ 18世纪以来,这种三阶段分期法在西方史学界的世界史编纂中被普遍采用,得到很多西方学者的赞成。⑨ 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学者在对世界历史进行分期时,较为普遍地抛弃了以欧洲历史为参照的做法。全球史实际上没有把民族国家预设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单位,⑩ 而是从文明角度出发,试图对各文明自身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比较分析,努力把各个地区的人类经历整合到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中去,从而在“全球”的时空范围内展现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画卷。 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中把人类文明发生后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中东统治时代,约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500年;(2)欧亚文化均势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3)西方统治时代,公元1500年至今。 至于“西方的兴起”这样一个敏感的题目,麦克尼尔认为,西方的兴起只是人类漫长文明史进程中经历了各文明的交替兴衰之后,在近500年才出现的一个时段历史现象。(11) 对于公元1500年至今的历史,麦克尼尔认为,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逐渐改变了原本平衡的世界格局,大约从1850年开始西方向全世界急剧扩张。由中国、印度、希腊和中东四个主要文明中心构成的欧亚大陆生存圈是麦克尼尔关注的中心,他认为,在各主要文明力量的对比中,欧洲的地位经历了从最初的弱势、中期的均势到后期优势的变化过程。(12) 麦克尼尔的历史分期在他的《世界史》一书中阐述得更为具体。《世界史》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世界主要古老文明的形成及概况,远古—公元前500年;(2)各文明的平衡发展,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3)西方主宰世界,1500年—1789年;(4)走向全球大一体,1789年至今。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早期版本的上下两册中虽然以公元1500年为界把从文明之前的人类到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分为两大部分,但实际上可分为七个阶段:(1)文明之前的人类;(2)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3)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4)欧亚大陆中世纪的文明,公元500年—1500年;(5)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年—1763年;(6)西方居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年—1914年;(7)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