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影技术发展史与第三代电影 电影发展的历史,其本质是电影技术与艺术交织并行的发展史。每一次电影艺术的飞跃都离不开电影科技的突破,离不开高水平图像、声音以及近代数字科技的研发成果。在电影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电影艺术经历了从黑白无声到彩色有声的两个主体阶段。我们这里所要提出的是基于数字图像技术、互动控制技术,以及立体放映呈像技术等系统资源整合的第三代电影——数字立体互动电影。下面,我们将从电影诞生之初到技术持续发展,从电影核心技术及标志性的作品的演变,逐步推衍到今天及未来的新一代电影体系。 (一)第一代黑白无声电影开创了电影工业的基础 1895年,法国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自己研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活动电影机”,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这成为世界上首次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具有现代电影基本功能和效果的放映设备。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放映《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开启了人类通往电影世界的大门。12月28日,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他们向社会公映了自己摄制的12部纪实短片:《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①。由此,卢米埃尔兄弟研发的“活动电影机”为第一代黑白无声电影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黑白无声音电影艺术的先河。黑白无声音最大的特点是将以往静态的摄影画面发展为一种动态的艺术,它直接推动了早期实验电影、动态映画艺术以及蒙太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为此后电影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代彩色有声电影完善了电影视听艺术,推动了电影纪实美学等创作理论的发展 从默片到有声的发展是电影的一大飞跃,它第一次完善了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两大主体元素,促进了电影在画面和声音方面综合信息记录。1926年8月,电影《唐璜》在纽约华纳剧院上映,这次放映首次采用了Vita Phone录音、放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的唱片技术来使得电影声音与画面同步。1927年10月,华纳公司使用类似的录音、放音技术拍摄的电影《爵士歌王》上映,观众发现银幕上传出歌星阿尔·乔尔森的歌声,它不但配有音乐,而且剧中人还能说几句话。该片成为有声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敲响了默片的丧钟,使得无声电影迅速向有声电影过渡。此后不到三年时间,超过95%的好莱坞电影都使用了有声电影技术。此后,华纳兄弟采用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对电影录音技术进行了更新。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使得电影画面和声音更好的吻合,这就诞生了今天仍然采用的电影播映速率标准。随着电影录音技术的完善,电影中的音乐、对白以及歌舞等声音内容迅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电影观众比此前增加超过一倍。 彩色电影的开发使得电影影像画面色彩的真实性得到提升,但有关电影色彩技术的开发却是一个长期研发与逐步完善的过程。1915年,卡尔摩(Herbert T.Kalmus)博士建立了特艺色(Technicolor)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此后,特艺色继续开发“三色染印法”,使用特殊的摄影机分别在三卷影片上同步拍摄图像,分别记录蓝、红、绿色,之后再结合到同一卷胶片上以得到更自然的颜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迪斯尼公司1932年的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使得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影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片。1935年彩色胶片摄影技术首次在实拍电影《浮华世界》(Becky Sharp)时使用,该片的上映得到业界盛赞。1937年迪斯尼再次使用彩色技术拍摄动画片《白雪公主》,将动画电影推向了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实拍彩色电影《乱世佳人》(1939)则将好莱坞电影之风刮向全球。这使得彩色电影逐步全面、产业化地应用起来,电影的色彩表现力提升,作为事件记录及影响世界的创造力逐步加强。 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推动了电影功能的完善,使得电影成为一门真正的视听综合艺术,并为多方位记录历史事件和创造更可信的梦幻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巴赞、爱森斯坦等电影理论家对电影纪实及创作等相关理论的深入广泛研究。第三代电影正是在前两代技术的基础上,对电影属性进行了更为人性化的拓展,将以往单一封闭的线性叙事模式推向观众可控的多情节开放模式。 (三)第三代数字互动立体电影解放了观众的思想 第三代数字互动立体电影,是在现代计算机数字图像技术、数字互动控制技术,以及数字立体放映技术三大科技成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电影互动播映体验系统。它有三个技术方面的典型特点:第一是基于数字影像的生产技术,第二是基于观众互动控制的即时互动及游戏技术,第三是基于即时数字立体影像分离与成像的立体放映技术。相对于以往常规电影而言,第三代电影最突出的特征是互动性——一种可以由观众自己来控制电影情节发展走向的,主动交互式的电影互控播映系统。影院的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多次互动参与,感受到不同的剧情走向与难以预知的不同的故事结局,这使得观众的观影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革新。观众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方式转向一种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游戏互动过程进而自主控制剧情的不同走向。为了全面了解影片的内容,观众需要多次观看同一部电影,每次观影过程将产生不同的互动体验,并看到完全不同的故事情节走向与影片结局。与此同时,支撑这种互动观影体验背后隐藏的是电影创作观念的革新。电影创作者将从以往有明确指向的直线性创作思维向无确定性的发散性创作思维方面转变,影片将设定并拍摄多个可能的情节片段,并由此延伸出迥然不同的故事结局。此外,制片人导演对于影片游戏性的设计,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空间将得到空前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