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 通俗剧最早发轫之际,正值电视剧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初,通俗剧的创作与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多多少少染上些铜臭味,是通俗剧年产量虽居高不下、精品却凤毛麟角的一个重要原因,且把这个原因归为外在的、环境的、客观的因素。其实,这有创作者的主观原因,有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两者的结合,造成了通俗剧俗不可耐的现状。更可悲的是,无论是创作界还是评论界以及新闻界,一门心思认定通俗剧只是商品不是艺术的大有人在。无疑,这又可算作通俗剧创作难有起色的第二个因素。而且是最最要命的因素。电视剧确是商品,也应该成为商品,电视剧迈向市场的步伐无人阻挡,也不必阻挡。然而,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电视剧或曰通俗剧不是物质的产品,而是精神的产品。可精神产品无精神,正是目前大量通俗剧存在的顽症,也可称为绝症,叫人触目惊心。多少通俗剧,不讲戏剧结构,不讲人物个性塑造,不讲画面的构图与色彩,却一味地渲染灯红酒绿、汽车别墅、俊男靓女所营造出的气氛。 通俗剧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令人忧虑,但并非没有出路。通俗剧若想走出迷惑,走出误区,走向成功,我以为全在一个“雅”字。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大俗即大雅。然而,影视评论界对于雅与俗的界定一定要精确、明确、正确,要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具备指导性,使创作者有“法”可依,不至于犯“规”。而以往所见有关雅俗的批评性质的文章,多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之嫌。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我以为,俗者,仅仅愉悦人们的感官;雅者,陶冶人们的心灵。俗者,可以触动人们的情绪;雅者,方能启发人们的思维。有观众意识、有商业头脑的通俗剧编导者,确实是注意到要把作品拍得好玩、好看,首先是好看。“首先是好看”已经成为不少通俗剧制作者的口头禅,仿佛这是天经地义,也确属天经地义。那么,我们要问一问,“首先”之后是什么呢?!可从没听到过像“首先”那样肯定、那样执著、那样硬气、那样潇洒的回答。很显然,在“首先是好看”的后面,不少编导者们没底。他们也不知道该是什么,甚至不想知道该是什么。因为,只要好看,就有观众。有观众,就有可喜的收视率。有收视率,就有可观的广告费和可以派上用场的知名度。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通俗剧能够以雅取胜,需要以雅取胜,必得以雅取胜。他们以为通俗剧在“俗”字上做足了文章,讨够了巧,也就可以了。其实,俗和雅,恰恰是对立的统一。它们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有人说电视剧、通俗剧是像迪斯科、卡拉OK、电子游戏机……那样属于大众快餐,是亚文化。我说不对,正像一位法国服装设计大师说“服装是一个城市的表情”一样,我以为电视剧、通俗剧是一个民族的性情。我从《草原小屋》、《神探亨特》中,看到了美国人的拓荒精神和自由意志;从《阿信》中,看到了日本妇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表现出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品德;从《福尔摩斯》、《简爱》中,看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情感的矜持与执著;从《约翰·斯特劳斯》中,看到奥地利人的乐天品质和浪漫情怀;从《罗蒙诺所夫》中,看到了前苏联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与西伯利亚旷野一样坦荡、豪迈的气概。原谅我,实在不能把一部电视剧,仅仅当作一块肥皂,仅仅当作一顿麦当劳式的快餐,仅仅当作老虎机一样的玩艺儿。我的理智和感情,都不能让我小看了电视剧。电视剧和小说、戏剧、电影、绘画、雕塑并肩站立而无愧。它是一个精神的载体,它为人们建设着精神的家园。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一部真正的好的电视剧或通俗剧,一部人们常说的精品电视剧,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物呢?怎样才能使它雅俗共赏呢? 评价一部通俗剧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尺度。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上乘的作品必需具备两点。第一,是有看头儿。第二,是有想头儿。光好看还不行,还必需耐琢磨。用文雅一点儿的话说,一部好的通俗剧既要赏心悦目,又要耐人寻味。推而广之,任何一部影视剧作品,都必需两条腿走路,既要有观赏性,又要有思想性,两者缺一不可。那种片面地认为电视剧是平面的艺术的观点,我们是不敢苟同的,丢弃了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还剩下什么呢?!那种忽视电视剧的教化作用的看法,我们不敢恭维,因为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深入千家万户,而电视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是必然的。人是不能没有一点儿精神的,对于一部通俗剧来说也是一样,有了精神上的追求,就堪称是一种雅好。 “通俗”是通俗剧的外在形式,雅则是通俗剧的内蕴,而通俗剧的出路在于求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