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十七年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1950年的《内蒙人民的胜利》到1965年的《黄沙绿浪》共四十三部,有二十二部获得了电影奖项,包括舞剧2部(《五朵红云》、《蔓萝花)》),歌剧2部(《柯山红日》、《红鹰》),黔剧1部(《秦娘美》)。涉及到十九个少数民族,其中反映藏族的最多,9部,维吾尔族7部①。本文讨论的少数民族电影,是广义上的少数民族电影,换句话说就是以少数民族的人和事为表现内容的电影,并非是按照“标准”②的少数民族电影,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主要表现的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地区由原来极端贫困,固守原始传统的半文明状态跨入社会主义文明大家庭的阶段,运用一些特殊性的事件,通过党的工作来完成这种转变,电影的叙事结构中往往存在着模式化的解决和结果。从故事的讲述上,有着明显的程式化倾向,故事发展以及诸多元素有相近之处。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电影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文艺新电影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在新的变革出现的时候,中国电影也做出了积极的改变。时任电影局领导的蔡楚生指出:“我们的作品既是人民的,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也就必须把掌握政策,反映政策摆在第一位上。”③具体该怎么做,在同一篇发言稿中,蔡楚生认为:“除了这原则性的‘试论’之外,震之同志更具体地提出过‘……与政治、政策结合,是通过以下的方法:(1)反映群众的创造、斗争和对于祖国无限忠诚自我牺牲的英勇事迹,来反映政策;(2)用无产阶级的思想、道德来教育观众;(3)在政策的指导下,写出人物的情绪,抓住时代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④这就基本上奠定了新中国电影的政治性倾向,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受政治的影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不例外。从1949年到1966年,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电影界经历的所有政治运动,在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着。《草原上的人们》中对于劳模的歌颂;《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中的肃反;《五朵金花》中各个劳动小组“大跃进”和找矿炼铁的细节;《草原晨曲》中对于包钢建设的枝节描写;《边寨烽火》和《达吉和她的父亲》中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以及在众多电影中对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等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七年的少数民族电影在电影为政治服务的大环境下,从全新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配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于新生政权的认同。 作为政治直接体现的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同时承载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直接解读。在1949年11月,毛泽东就提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章第五十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明确了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各项要求,也就有了《内蒙人民的胜利》的修改与重映,并且为以后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定下了基调。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之中还有着重要的民族问题,只有解决好民族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这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电影的讲述中,这两个问题也是交叉互现的。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制度,实现平等权利以及各民族的团结,在电影中都得到充分的显现。因此,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是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 十七年电影具有强烈时代特色,是电影界为了讴歌新生政权,表达人民翻身做主,展现普通劳动者成长和战斗生活现实的作品;是在典型环境中的战斗史和生活史。“……在毛主席文艺方针的指导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与积极建设,奠定了人民电影事业的基础……对人民起了重大的教育作用”⑥政治化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使得十七年电影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类似的因素。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虽然涉及到民族领域,但其与民族政策相吻合,注定了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似曾相识。 1.冲突设置 在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中,事件的主要冲突是可以分为解放、融合、阶级斗争三种类型的。故事中“从冲突撞击出来的变化”⑦是相似的,都是简单的二元对立。 以“解放”为故事冲突的电影有着明显的敌我双方,所解决的是由新生的人民政权带领着少数民族同胞改变旧的社会制度,推翻落后的反动统治,实现翻身做主的斗争故事。以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头人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是故事的对立面。党的工作组带领大家认清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进而推翻不合理的制度,不受境外敌对分子的骚扰,走向社会主义。片中直接出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兵游勇,敌人特务是我们的主要打击对象。从《内蒙人民的胜利》开始,出现了一部分类似的影片:《猛河的黎明》、《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勐垅沙》、《边寨烽火》、《摩雅傣》、《农奴》、《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