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3-0086-0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中国艺术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和中国艺术现代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艺术产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兴盛的阶段,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在中国艺术与世界的接轨与对话中,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即将结束之际,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状况进行盘点与总结,也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状况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的国际市场不断开拓,现代推广和传播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中国艺术家不断在国际上获得一个又一个大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82年,中国电影《阿Q正传》第一次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1984年之后,随着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登台亮相,中国电影开始真正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陈凯歌打响了石破天惊第一炮,他导演的《黄土地》接连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英文版《亚洲周刊》把它评为过去25年亚洲最好的电影。《黄土地》打开了中国电影得奖之路。同年,《老井》获第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评委会特别奖。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一举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1990年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授予张艺谋导演的《菊豆》。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意大利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学会大奖、美国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一串串的光环像红灯笼一样照亮了中国电影前进的道路,让外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同样,与中国电影相伴的中国电影音乐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带动中国音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走向世界。在“让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赵季平注重对民族乐器的运用,并且经常从中国戏曲中吸取创作灵感。在影片配乐的表现力和思想性方面,把民族民间音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经典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赵季平创作的这些烙印上了中国符号的电影音乐给外国观众和外国同行也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象。第一位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中国人是音乐家苏聪。在1987年由中国、意大利和英国合拍的影片《末代皇帝》中,苏聪与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和英国音乐人戴维·伯恩共同完成了该片的配乐。为了使自己的60分钟中国音乐能更加贴近影片的内涵,苏聪运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来把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调。并加入了中国民间小调的曲风,还原了影片中的历史沧桑。2001年,《卧虎藏龙》夺得了当年包括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音乐奖在内的四项大奖,这使又一位华人音乐家谭盾站到了第73届美国奥斯卡奖的领奖台上。这部电影用二胡这样的中国乐器感动了全世界,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谭盾在创作中加入了二胡、箫和笛子等东方乐器的配器风格,又采用了西方音乐的结构和技法,为观众营造了融会东西方音乐精华的听觉享受。 除了电影音乐外,中国其他方面的音乐也是在国际上不断获得各种奖项。2008年4月,萨顶顶夺得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2008年6月14日,朱哲琴凭专辑《七日谈》获得第七届美国独立音乐大奖“world fusion”单元奖。这两项大奖都是首次为中国人所获得。被称为“唯一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歌手”的朱哲琴,与富有创造精神的音乐家何训田合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了3张录音室唱片,《黄孩子》、《阿姐鼓》和《央金玛》。1995年,在56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阿姐鼓》CD唱片成为国际唱片史上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朱哲琴由此享誉世界歌坛,一跃成为国际级歌手。在中国音乐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谭盾。1995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Hans Werner Hanze)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Turu Takemitsu)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目前,谭盾在国际乐坛已享有极大声誉,其音乐在世界各地由著名指挥和乐团频繁演出。 在美术方面,中国美术家徐冰曾在世界各地著名美术馆举行个人艺术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14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年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Artes Mundi),获得纽约市教育局和高中教育艺术委员会颁发的第96届青年之友奖。被《名牌》杂志评为中国年度“十大精英男性”。被《美国艺术》杂志评为15名国际艺术界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1999年,青年艺术家蔡国强荣获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成为中国文化界在国际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艺术家,该奖也是中国艺术在国际大展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近年来,他成功地将火药用在艺术创作上,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为中国艺术创作走向世界辟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戏剧方面,2006年,越南的国际实验剧戏剧节上,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获好评;2007年,泉州打城戏剧团上演东的《目连救母》在印度巴厘里第二届国际戏剧节上,一举荣获戏剧节最高奖——印度国际戏剧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