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电影覆盖于喧哗之下,喧哗,几乎淹没了电影的本体声音。十部大片的引进,盛大的节日——世界电影100周年、 中国电影90周年,以及节日的庆典如中国电影世纪奖、中华影星评选,还有名目繁杂的国际国内电影节,构成喧哗的连绵山峰。而中国电影则默默地穿越喧哗的谷底,在转变中塑造着新的形象。 国产大片意识的觉醒 1996年,按照广电部“两个基本”的精神,中国引进了十部大片,电影院的观众迅速回升,电影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一关注绝不仅仅指向十部大片,同时,它也投向中国电影。中国拥有了国产大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兰陵王》、《红樱桃》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刷新了国产影片投资的纪录,超过了千万元大关。据悉,由张建亚执导的《大闹天宫》将投资1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中国电影界的大片意识已经觉醒。与张艺谋、陈凯歌的跨国资本不同,这些影片的投资全部源于国内。中国电影人士认识到,作为工业,电影必须拥有高投入、高产出的大制作,创造国产精品,这是中国电影占领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策略。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界人士也瞄准了电影市场,深圳万科公司斥资2000万元拍摄《兰陵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胆魄。1995年美国电影工业的收入为50多亿元,同时,电影又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作为一个文明传统久远的大国,中国在电影输出上的成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中国电影人所无法回避的事实。令人惊异的是,在十部大片的压迫下,国产大片取得了预计之外的辉煌成功。《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北京、上海和其它城市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拥抱,北京市场由紫光、首都和大华三家影院首轮推出,票房达到300万元,上海两度放映,成绩蜚然。 《兰陵王》在上海一地10月份票房高达180万元。《红樱桃》由地质礼堂以52万元中标, 独家放映,20天内票房将近130万元。 这些国产大片的票房超过了某些进口大片,在观众中播下了国产精品的观念,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对抗进口大片的重要力量。 投资数额虽然不能为电影的质量提供担保,却也暗示了电影作为工业产品的商业属性,这在计划体制下是无法想像的。国产大片意识的觉醒证明中国电影人认识到,电影不仅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媒介,更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国产大片意识也是中国电影人抗拒好莱坞电影扩张的一种企图。它提示我们,只有精品才能确保我们的电影市场免于全盘沦陷,打入海外市场。电影市场的流失并不说明观众对电影的漠然,而是国产电影对于观众傲慢地视而不见。国产大片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崛起提供了信心保障。 思考的主旋律 泛情化策略深度延伸、喜剧化处置与现实矛盾思考是1995年主旋律影片的重要特征。主旋律影片不再简单地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而是回溯艺术本性,将政治事件伦理化,不回避现实矛盾,甚至将商业特征附丽于政治事件,注意电影的观赏性,尽量把电影拍得好看。总之,主旋律影片开始思考。 1995年的重大历史题材片继续了1989年建国40周年、 1991 年建党7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电影高潮之后的平稳趋势,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只有翟俊杰执导的《金沙水拍》等不多的几部,还有歌颂毛泽东夫人的《杨开慧》。《金沙水拍》是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表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的伟大风范。不同于传统处置的是,这部电影进一步深化泛情化叙事策略,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了毛泽东亲吻贺子珍的镜头。领袖之吻是将政治事件伦理化的一个明确印记。与此相近的一个情节是,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因为给姐姐养病而违反军法,被就地处死,周恩来听说此事企图挽救,已经无能为力——领袖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卡里斯马式的英雄,人性与无力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毛、周这样的革命领袖。因此,尽管《金沙水拍》不能算是精品,但是,这种泛情化策略的伸张与延展却暗示了银幕领袖形象的嬗变:从神到人。与之相呼应,《杨开慧》中的领袖之恋不再是革命加爱情的万里晴空,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也要生气、吵架,领袖丈夫毛泽东向烈士妻子杨开慧赔礼道歉。 将政治事件喜剧化的努力在《一家两制》中得到明确的阐释。陈国星敏感地抓住1997年香港回归这个重大政治事件,编制了一个流畅而又布满误会的情感故事,进行喜剧化处置,政治事件获得一件生动的感情外套。再加上香港明星汤镇宗和大陆明星严晓频的精确表演,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美中不足的是人物性格单薄,故事过于巧合,影片制作粗糙,让人觉得像一篇草稿。 农村题材电影的集团涌现是1995年中国电影的一道风景。《被告山杠爷》、《天网》、《留村察看》、《天地人心》、《痴男怨女和牛》、《香香闹油坊》和《莫忘那段情》等近20部影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近年来农村中出现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影片依然在复制粗浅的漫画式宣传提纲,叙事的混乱、情节的虚假、人物的简陋与镜头的粗糙提示我们,中国电影的复兴首先是电影人素质的提高和电影意识的觉醒。这些影片既没有思想艺术探索的严肃与凝重,也缺乏商业运作的观赏效果,连基本的宣传功效也无法完成,因为它不具备电影的特性。《莫忘那段情》人物对白如同口号,表演矫揉造作。《留村察看》据说是想学习好莱坞编剧技巧,让主人公先下后上,造成扣人心弦的艺术。可是,我们看到的简正却是一个虚伪的形象,他高居县长之位时从不知道民间疾苦,下放之后一心东山再起,终于骑在群众的头顶上重回县长宝座。影片情节虚假,悖于现实生活常理。如简正居然不知道妻子的犯罪事件,在电视里第一次获得重新当选县长的消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