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国电影正式步入“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经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海啸的洗礼,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合理调控下,中国电影市场凭借其越来越成熟的自我调节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其类型构成来看,本年度适逢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间隙,处于诸多献礼影片和主流电影的空档期。这也让2010年度国产电影几乎不受政策市场的影响,影片类型多元分化,题材涉猎广泛,美学形态各异,院线与观众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从总体的创作水平看,2010年并非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创作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年有超过260部故事片登上6200块大银幕,公映数量略逊香港地区的280部,而后者总共不到200块银幕。从年度票房业绩看,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2011年1月8日在京发布的官方报告,去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57.34亿元,超过《阿凡达》、《盗梦空间》领衔的进口大片票房。与之相应,2010年中国电影“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从单片业绩看,17部电影票房过亿,同时,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超亿元票房,在全部上映的110余部国产片中,占据了15%左右的较高比例,高于此前同期数据,①另有59部票房超千万,然而其间沸沸扬扬的“偷票房”传闻又为这份统计数据抹上几分神秘与猜疑。 一、贺岁档三足鼎立,护航票房冲关百亿 在2010年末冲顶百亿票房的关键时段,贺岁档沿袭喜剧、翻拍、引进的传统路线,大片继续保持压倒性的票房优势。从圣诞节之前一直延续到春节之后,横跨一个季度的贺岁档为贺岁大片争夺票房开辟出较为充裕的市场空间。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姜文的《让子弹飞》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分别于12月4日、12月16日、12月22日依次上档。区别于以往大片贴身肉搏瓜分票房的景况,这三部影片的发行公司选择在该月的上中下旬有序推出,以此避开对手的锋芒,从而实现了共赢局面。《让子弹飞》更是打破了刚刚由《唐山大地震》创造的票房纪录,取得了七亿以上的票房。大片之间达成的市场竞争默契激发了电影制作方的创造性,同时实现了票房保障,说明国产电影市场竞争的结构性成熟。遗憾的是,上述三部影片,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与三位大导演的巅峰之作距离甚远。 先看口碑最高的《让子弹飞》。在观众集体抱怨看不懂的《太阳照常升起》遭遇票房滑铁卢之后,姜文迅速转向投资人“只要能看懂”的市场要求。《让子弹飞》创造内地票房新纪录,在港首日172万港币的票房也创造了内地电影港映新纪录,证明导演完全有能力拍出一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电影。问题是,当姜文表现出对市场与票房的诚意时,也放弃了自己独有的智力难度与思想系数。作为《太阳照常升起》的降级版,导演在《让子弹飞》中四处标注向自我致敬的蛛丝马迹,同时也是一场噱头色彩浓烈的告别礼。 《赵氏孤儿》的“诚意”主要表现为主创在宣发环节上前所未有的谦卑姿态,以及向市民日常价值观的臣服。如果说《无极》是一场常识之外的白日梦游,那么想要看懂《赵氏孤儿》,就必须具备盲人摸象的运气。影片将一则被历史成规不断强化甚至神话的救孤传奇下放到民间庸常生活界,这原本是相当高明的创意:一位普通百姓于偶然之间逆转了历史的车轮,当下史诗电影最流行的叙事套路。然而,草民程婴何以介入宫廷巨变,又为何一诺千金?为此,影片只能借助诸多小概率事件加以桥接。作为程婴的“陪衬人”,韩厥摔的那一跤奠定了救孤的叙事起点,脸上挨的一刀将他推向程婴阵营,被赵武咬了一口启动情节转折点,向屠岸贾背后射一箭则将故事推向高潮终结。太多的偶然性因素构成影片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究竟是在证明历史的吊诡宿命,还是导演披着“经典重构”外衣的智力偷懒? 相较前两者念兹在兹却心猿意马的“诚意”表白,《非诚勿扰2》是一部诚意尽失的伪中产电影。影片前半部分如同葛优主演的《气喘吁吁》前传,后半部分则是孙红雷版的《窈窕绅士》续集。上流社会暴发户的茶壶悲欢搬演了伊壁鸠鲁在世享乐主义与现世实用主义的虚弱交锋。前者如秦奋,莫名暴富后需要缓解“性”焦虑,该主题从《非1》一直延续到《非2》;后者如梁笑笑,借助随叫随到的“备胎”度过情感空窗期。主人公一边幸福地自溺于中产阶级的温柔梦,一边悲情把玩自我批判与自我怜悯。然而布尔乔亚的虚伪游戏距离当下的民生现实太遥远,失去了冯氏电影一直为观众所喜爱并认同的平民普世价值。《非2》在美上映后,外媒曾以“中国的《阿凡达》”为题加以报道。显然,《非2》对世界电影的贡献难以比肩《阿凡达》。真正令北美观众好奇的是,一夜暴富的中国“中产阶级”会玩些什么?当中产阶级价值观占据社会主流的他们透过银幕观看发生在中国的《非2》,正如同地球人在窥探遥远潘多拉星球的阿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