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11)02-0043-10 谈到当下的电影批评,我们不能不关注和凝神一个现象:正当传统的电影批评面临集体失语、溃不成军之时,网络上的电影批评却在虚拟世界中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从世纪之交开始,短短几年之内,各类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汇聚人气,一种崭新的影评方式——“网络影评”应运而生。 网络影评,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网络媒介发布的电影评论。它不是简单的“网络加影视评论”的嫁接,而是在新媒体支持下,伴随中国电影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生文化力量。从广义上讲,网络影评指的是所有经电子化处理后,在网络上发布的电影评论,其中包括已经在报纸、期刊上发表,再转载到网上的影评作品。从狭义的角度看,网络影评主要指那些在网络上原创的电影评论,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影评。本文所关注的网络影评主要是后者,即狭义的网络影评。 网络影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1994年,随着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以及之后几年的加速普及和发展,各种网络影评论坛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1998年12月,“后窗看电影”论坛面世。“电影是生活的一扇后窗”——该论坛成立之初便以新颖响亮的口号吸引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注意。2000年3月,“电影夜航船”论坛问世。与此前后不等,一批网络电影论坛,如新浪影行天下、雅虎电影论坛、网易影视论坛等先后问世。从2002年开始,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影评博客也由此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影爱好者,包括一些电影人和专业影评人在博客中撰写影评,随时随地、畅快淋漓地发表对电影的见解和看法。一些博客网络影评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甚至对电影走向和票房等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4月,由新浪娱乐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手的“中国影评家官网”成立,30位专业影评人在新浪博客集体开博,利用网络有效的大众传播途径,构建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交流平台,为影评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和推力。至此,普通观众的感性宣泄,制片枪手的闲语玄谈,专家评论的理性犀利,便捷自由的发表渠道使影评博客呈现越演越烈之势,让传统平面媒体产生一种望尘莫及的喟叹。目前,网络影评正以每日数以万计的数量级递增,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影评搭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一、网络影评的特征 若要完整勾勒出网络影评的特征图谱,需要对网络、影评、评者、读者等构成元素进行组合研究。网络是网络影评的载体,它打破了以往以纸质媒介作为影评主要载体的历史。不同的载体体现不同的媒介性质,与之相连,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特点和分布也会随之有所不同。因而网络平台作为电影评论的新媒介不仅会对电影评论本身的形态、内容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影评的传者和受众的分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电影批评的“文本”,使网络影评呈现新的传播学特性。 (一)网络作为影评的载体,构成网络影评的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 1.开放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这与网络构建者们“信息平等与共享”的价值理念相关。因而,网络对于网络影评的采纳和扩散都是开放的。 从网络影评的采纳角度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彰显了平等的话语权利。由于媒介的诸多制约,在传统媒体上发表影评既需要经过编辑的筛选,又要受到版面等条件的限制,大众无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网络则犹如一个不设防的城门,随时随地向任何人敞开,其开放性给予了网络影评极大的自由度。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在公共论坛、个人博客、社区网站等一切网络平台上,利用任何网络接入终端,对于任何一个评论对象发表任意长度、任意形式的意见。大众关于电影的任何评价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尽情挥洒,既不需经过编辑筛选,也不受媒介容量的限制。网络的普及降低了个人进入传播系统的成本和资质要求,使其拥有从信息的单纯接受者转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为大众的发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和行为上的便利。于是,网络使影评走下神坛,不再作为少数专家和权威的专利。网络影评迅速兴起,并蔚为大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网络影评的扩散角度看,由于网络具有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信息的消费过程可以不断持续。传统影评由于受传播媒介的时空限制,往往只能短暂存在于读者的视野中,自由的查阅受到限制,受众面自然也就狭窄。而网络影评一旦被发布,将永远浮游于互联网信息的海洋中,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强大的功能不断地被感兴趣的读者“发现”。所有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终端都是其潜在的受众。这种传播的开放性导致传播对象信息消费过程的开放性,而消费过程的开放性又反过来带动了消费对象的广泛性。传统的影评只能望其项背、无法企及。 2.互动性 在传统传媒中,传播者与大众的连通性不强。从影评人和读者双方的传播角色看,双方地位和职能泾渭分明,这往往导致影评人的关注点与大众欣赏口味脱节。因为写不写、写什么是一回事,看不看、怎么看是另一回事。虽然有少量的电影杂志提供专栏作为影评人和读者沟通的桥梁,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从传播到接受的走向,况且,这种反馈条件和规模均有限,中阻的环节和现象比比皆是并随时可能发生。而网络的互动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公共论坛、个人博客和社区网站中,访问者在阅读某篇评论后即能通过跟帖或留言形式对其作出及时的反馈。若与影评发布者持有相同的观点或欣赏作者的评论,可表达共鸣,甚至补充自己独特的感受;若与影评发布者持有相悖的观点,则可以直抒胸臆,表明立场。这种意见的表达因不受任何第三者的编辑和筛选,因而具有极大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评论(留言)一旦被发布,将按照时序被永远地记录下来,其自身也成为其他评论者评论的对象。这种无限度的互动机制延长了网络影评的传播链,并常常引起针锋相对的思想交锋。由此,“文本”被不断地再挖掘和再期待,影评发布者与影评阅读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点上的反馈与交流,而常常是一种面上的互动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