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继续呈现繁荣势头:纪录电影出现了一大批影响力巨大的社会问题影片,票房继续走高,电视纪录片持续增长。 对于中国纪录片发展来说,2010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2010年10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获得政策保障。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始筹建,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这是唯一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传播平台,必将改变中国纪录片制作与传播的格局,拉动纪录片市场的繁荣。 一、纪录片频道 2010年上半年,全国各纪录片频道基本维持2009年的运行机制和栏目配置。但从年中开始,新的变化开始酝酿,转机逐渐显现。 首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筹备,新科影合并为中央新影集团。中央电视台全面推行频道制改革,分散在各个频道的部分纪录片栏目陆续停播,制作力量向纪录片频道集结;科教频道重新定位并因应改版;中央新影集团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基地。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格局,也牵动中国纪录片制播格局的整体变化。 其次,地面纪录片频道积极进行频道改版,定位逐步清晰,整体感更强,尤以上海纪实频道和金鹰纪实频道表现突出。 第三,2010年初新的地面纪实频道——辽宁北方频道开播,代表了新生力量的加入。辽宁北方频道一方面依靠新闻节目拉进与当地观众的贴近性,另一方面,通过外购纪录片栏目的方式降低成本,很快实现盈利,代表了地面纪录片频道的另一种发展思路。 最后,地面纪录频道之间的关系在2010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0上海纪实频道将《档案》全栏目输入到辽宁北方频道,标志着上海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内容供应商定位的强化和发展,是一次实质性飞跃,地面纪录片频道逐步开始分化。这两个地面纪录频道一改过去行政划分的思维模式,一个为播出平台兼内容供应商,另一个则是播出机构,两者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2010年,所有这些变化汇聚一起,推动着中国的纪录片频道不断发展变化,构成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纪录片频道发展版图。 1.纪录片频道整体格局 (1)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一方面,中国政府希望纪录频道能够带动中国纪录片走向海外,从而有效地传播国家形象和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国家广电总局期待纪录频道启动纪录片市场,成为纪录片产业化的引擎,启动中国纪录片市场。 (2)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2010年,科教频道重点调整了同质化的栏目,如《科技之光》、《走进科学》等,不再做大科学的概念,而是强调每一个栏目自身的创新点。调整后的科技类纪录栏目《科技之光》偏向于高端科技,《创新无限》偏向于实用技术,《原来如此》则注重科普小知识的传播,旧栏目的新定位以及新栏目的新尝试使得科教频道内部栏目的同质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此外,科教频道还推出纪录栏目《地理中国》、《自然传奇》,内容更加丰富。总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更加倾向于科技、教育、人文历史和地理探索等领域,科技和教育已经成为其独特内容和特色。 (3)上海纪实频道 2010年,上海纪实频道将主要精力聚焦世博会主题,制作了共计91期、总时长约1437分钟的世博专题节目,紧贴世博的脉搏,全方位、多视角诠释世博主题。同时通过联合制作、社会订制等多种生产模式,先后拍摄制作了科学纪录片《渡江记——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秘密》、《外滩佚事》、《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一系列人文历史、社会政经的纪录大片。纪录电影《外滩佚事》大胆创新纪录片创作方式,为纪录电影的院线发行积累下珍贵的实战经验。同时,栏目运转更加成熟,《档案》、《眼界》等栏目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4)金鹰纪实频道 2010年,金鹰纪实频道全天6个小时的首播节目,其中自采自制节目90分钟,引进编辑类节目270分钟,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2010年8月底,金鹰纪实频道《故事湖南》隆重推出抗战系列纪录片《用我一湘壮河山》,显示了大片制作能力。《丁点真相》是频道收视冠军节目,2010年年初从60分钟扩充为90分钟,连续一年多蝉联金鹰纪实频道晚间收视冠军。总体来讲,金鹰纪实频道开办三年来,无论在收视、广告创收还是社会评价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自制栏目数量和质量仍显单薄,传播渠道、传播覆盖、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5)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实频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实频道(CETV-3)自2007年改版来,纪录片节目成为频道主要内容,依托北京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和都市白领人群,定位于“教育、人文、纪录片”,正在打造以“我的太阳,我的梦想”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链。201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实频道共有14档栏目,其中8档为纪录片栏目,自制栏目1档,为《首都记录》,2档外购栏目,5档贴片合作栏目。纪录片栏目数量占频道总栏目的59%,纪录片播出时间占总栏目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