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J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1-0060-06 2011年马上到来,人类时间进程表上即将顺当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但在文化日历上,人们的确被中国电影前一个10年的急速变化而所取得的蓬勃发展成绩感到惊讶。在2010年岁末的三大贺岁片:姜文的《让子弹飞》、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轰轰烈烈相继登场对决的热闹中,中国电影第一次实现票房100亿人民币的盛举即将实现。①我们不能不把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完满结束和将要展开的第二个10年的中国电影的发展,看成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换交接:快速奔跑疾速增长。21世纪的前10年几乎可以看作凝缩了中国电影发展路途中的跌宕起伏的多样变化图景:包括抵抗域外强盛力量、起伏不定探索新路、到自足自信强盛亮相。这是近10年中国电影清晰明了的行走路径。而只有迈过了才知道难能可贵。所以,反观得失、小结经验,就是我们在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理应做好的事情。 总体而言,中国电影是社会经济文化跃进的相伴物。文化历史总是在伴随社会历史的前行而起落,2008年北京奥运会绽放的烟火让世界开始惊讶中国的强盛凸起;2009年中国建国60年国力猛然跃升到世人面前,我们忽然发现自己站在了世界的关注重心位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凸显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盛,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甚至伴随着妒忌和压力而来的时候,中国电影也疾速成长。新世纪短短十年,中国电影走过了最为低谷徘徊到旺盛突进的道路,一路高歌,引出了电影大国论向电影强国梦跃进的强烈呼吁。不言而喻,中国电影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大热良机,也引来文化高涨的机运,于是,在向新的10年跃进的时候,往昔路径和得失就具有了参考借鉴意义。 一、10年总体走向判断 21世纪中国电影围绕着三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三个不同起伏变化,其一是入世阶段低迷徘徊,其二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时开始缓慢爬升,其三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踏步高调突进的差异性图景。 1、入世阶段的中国电影低迷徘徊令人难忘。 在中国电影丰盛时节人们纷纷议论挑剔现状时,会不会忘却了中国电影入世前后的艰难状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恰恰是中国电影陷入低谷的关口,在20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中国电影曾经创造了社会大众最为拥戴的局面,在1989年极低票价的计划经济年代,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元,但是,观众人次是令人咋舌的293亿人次。延及到199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5亿元。但1995年,全国电影票房跌破10亿人民币,电影产量不足100部。挨近21世纪的1999年,电影票房收入只有8.1亿元,观众人次不足3亿,观众流失上百倍。而2000年电影票房依然只是8.6亿的低水平。中国电影的低谷让人们莫衷一是,而加入世贸的日期一天天到来的世纪交接时期,人们的失望和痛苦,造就了一些学者甚至期望落寞中的中国电影及早死去的呼喊,那也许只是为了换来死而后生的新生,也许是对于当时状态不满而开出的猛药,但那种对于入世的前景的绝望显而易见。入世肯定不是牢狱,但基于悲观的人们,对于入世后好莱坞强悍的入侵将给予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前景的负面影响的认知,都不可避免忧心忡忡。而实际上当时中国电影的确在票房、受众心理认知、电影艺术被教化所禁锢,到电影的创作情绪都处在极度低谷时期。即便是期望入世带来转机的人们也难以预测今后的发展状况。 忧虑是必要的,中国电影绝不能如台湾电影市场一度被好莱坞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惊醒自己激发创造对于“入世”前后的人们而言是一种思考的准备,也是后来时刻警觉本土创作是否能够发挥优势不被外敌打垮的精神提醒。事实证明,没有那一个艰难,对于日后的挣脱困境和希求什么,不会有更为积极的动力。 2、中国电影百年时的缓慢爬升初露曙光。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入世”后的震荡逐渐被发展的希望所代替,市场改革尤其是院线制的实施、国家“入世”协约对市场适当保护政策的收效、审查制度的相对开放、创作宽容度的提高等等,都有力地促进了本土电影创作市场的回温。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改革,21世纪的整体经济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和“入世”促发的改革热情,将中国电影从衰颓的境地中拉出,“入世”并没有让好莱坞统辖天下,反而有效地推动电影市场和机制的有效改革,激励了本土创作的苏醒。在面对世界发展的视野中,体制革新、市场运营机制、投融资意识觉醒、创作多元化发展、票房意识的明确等等属于21世纪的认知都逐渐推升出中国电影的新景观。在中国电影100年诞辰前后,本土电影市场结束了下滑局面日渐上升。从时序变化上看,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9.5亿,2003年11亿元,2004年国内城市影院票房收入15.2亿元,2005年20亿元,2006年2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中国电影开始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而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占总票房收入的55.03%,后来更随之连续多年超过进口影片。本土创作的主宰局面已经呈现。 事实证明,入世时忧虑被好莱坞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而从极度悲观到期望借助外力才能改变中国电影低谷的认识也相当幼稚,本土创作市场的发展依然需要自身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有力扶持乃至于必要的保护,最为关键的是建立激励从创作到市场实现的机制,完善从创意、宣传到影院、银幕个数增长的政策,吸纳多种形态的内外资本进入电影产业,给予创作更为宽容的创作鼓励等等,都是中国电影得以产业新生和创作爬升的重要条件。 3、新中国成立60年诞辰的高调突进确立了大发展的稳固基础。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稳定,中国电影昂扬挺立并且产生超越性姿态。从第一个10年中叶开始,中国电影的上扬趋势日渐明显,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中占据一半以上份额持续出现,中国电影的积极性因素日渐得到鼓励,良好发展局面令人鼓舞。随着改革的深入,电影文化鼓励政策越来越明确并卓有成效,乃至于一度促发了对于电影从审查制转化为分级制的急切期望,“电影促进法”呼之欲出而以为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该法才能实现的热议不绝如缕。其实,社会经济发展才是重要的促发因素,而人们的文化意识觉醒是推动产业加快运作的内在动力。随着市场机制基本顺畅运行、投融资体系开始实施收效、创作鼓励加大,大片确立主宰地位的第一个10年后期,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喜人态势。从2006年262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国内票房上升为33亿,2008年稳步加到43.4亿,而2009年加快步伐突进到62.06亿,中国电影的市场高涨期顿然到来。及至2010年大跨度地上升到100亿票房已经没有悬念的时候,加速度的发展不是可能而是扎实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