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视改编如何忠实原著 与当前充斥文化市场的影视改编剧不同的是,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给人的一个强烈印象是:它是“正说”,不是“戏说”、“歪说”,即作者抱着对原著敬畏的态度,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和再创作。其中,主创人员忠实于原著——这里主要指一百二十回程本原著的改编原则,形成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一大特色。 众所周知,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一个特点,是八十回以后完全抛开了程本后四十回情节线索,吸纳了红学研究中的探佚学成果,重新结撰故事和人物命运结局,其中包括宝玉、凤姐等一度被捕入狱,他们当年的丫头小红设法探监营救,即所谓“狱神庙慰宝玉”等故事。这一尝试应该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它不仅使观众看到了另一种面目的《红楼梦》,而且普及了红学研究的成果。 这次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则不同,它完全以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依据,这一改编原则应该说有它的可取之处。因为数百年来,在读者中实际流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就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而且也已然成为一部经典。在红学研究中探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思想艺术差异是必要的,但在改编为影视作品时过分强调两者的差异则是不可取的。有人以为,采用一百二十回本来拍《红楼梦》影视剧,是红学研究的一大倒退。这其实是混淆了文学研究与文学传播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因为从研究角度看,我们可以梳理出曹雪芹原稿可能具备的一些线索,但毕竟只是故事的一个大致框架,而非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要凭今人的艺术腕力来补完全书,作为影视改编的依据,殊非易事。87版的尝试,固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相比前八十回,内容的单薄也是比较明显的。更何况程本后四十回确有不少精彩的篇章,诸如黛玉之死、众姐妹离散、贾府抄没、宝玉出走、雪地拜别,无论是情节的设计和描写,还是环境氛围的渲染,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小说正文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将文字打出,既补充了画面表现的不足,更让观众原汁原味地体味正文文字的妙处。《红楼梦》的语言堪称我国古典小说之冠,其中人物对白尤其生动传神,如果按照今天的习惯随意改动这些对白,不仅会味同嚼蜡,而且会从根本上失却了人物之神。新版电视剧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可以说,所有小说中堪称经典的那些对白和词语,它都基本保留了。除去人物对白,还有人物的内心独白也保留较多。《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视心理描写的,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在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时,往往容易把这些东西丢失,虽然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表达此时的内心想法,但总不如诉诸文字的心理描写来得细腻、真切。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出色,诸如宝、黛二人感情冲突时的内心描写,宝玉在平儿遭冤时的体贴和同情,都用了有关小说正文作旁白,深化了人物的情感表现,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有一种旁白是原来小说的叙述语言,为了使观众明白情节的过渡和转换,在镜头推进或画面切换时加上这类旁白也是很必要的,如“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集,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手法,应该说效果也是不错的。正因为新版电视剧用了大量的小说正文文字作人物对白、独白和旁白,所以其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以前的87版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影视作品往往作为“经典代读”的今天,这种回归小说文本的努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这里可以分两方面谈。 首先,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的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迹,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影视剧,理应充分调动其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其特点和长处,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成为一种配以影像的广播剧。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感觉只是按照一百二十回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按部就班地一集一集写下去,其中前八十回每两回一集,后四十回大致每三到五回一集,对原著确实是忠实了,但未免太拘泥于表面的形似。相比之下,89版的六本八集《红楼梦》电影,就完全打破了原著的时空分割方式,把第五回作为电影的开头,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切入故事,而以贾宝玉幻化成神瑛侍者重游太虚幻境作为电影的归结,虚实相生,大开大合,体现了利用影视技术手段重新构架故事的特点。当然,如果像新版电视剧那样按部就班缓缓展开,目的在于暗示传统大家族生活节奏的雍容不迫,也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艺术风格,但事实又不是这样,一方面是亦步亦趋的情节展开,一方面利用了影视技术的快速推进,在情节展开中不断插入,把史诗般的舒缓风格彻底破坏了。在这里,影视技术的长处,恰恰变成了一种短处。 其次,忠实于原著也指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理解,是以更为进步的思想意识,照亮原著幽暗的一角,而不是把改编者自身的时代特点,生硬添加到原著中去。 新版电视剧个别带有新意的演绎,值得我们肯定。比如王熙凤建议宝玉结婚的调包计,对于大家闺秀薛宝钗的自尊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原著中写她母命难违而感受的委屈,只一笔带过。但是在新版电视剧中,用她的眼泪滴落于红锦缎的特写方式,加以了充分渲染。这是基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对当时薛宝钗处境的深深同情,编导的处理相当到位。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功例子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改编者的现代意识被过度发挥了。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是礼法森严的大家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个别人有偶然放纵的时候,但即便骄纵如贾宝玉,按老祖宗的说法,“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①。这种隐然存在的礼数,其对人的日常行为的制约,在新版电视剧中的许多场合都荡然无存了。比如,元春让众姐妹入住大观园,贾政有他自己的理解,吩咐说是把宝玉禁管,但新版电视剧加了一段王夫人当着孩子的面反驳贾政的说法,说娘娘让宝玉是入园读书,老爷如何说这是禁管呢?这在今天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反驳,但在当时却是非礼的。还有,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让人安排她吃饭。她去傍屋内吃完又过来回话。但是,在新版电视剧中,变成王熙凤直接来到她饭桌前,跟她对话,还以板儿在桌边打饱嗝作陪衬,虽然画面具有戏剧性,但同样是非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