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当代电影铺写了光辉的一栏。它们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几乎覆盖了藏、蒙、白、维吾尔、满、壮等大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一个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在主题上总体倾向也表现出一种由冷到暖、由礼赞到反思的嬗变。本文正是从前述题材范围、人物塑造、主题嬗变三方面对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作了初步探讨,勾勒出了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轮廓。 关键词:题材 人物 主题 嬗变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是在一片沙漠上起步的。四十多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当代电影谱写了光辉的一栏。毋庸讳言,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也同当代文学、当代艺术一样,受到过种种干扰、破坏,甚至出现过史的空白。十年文化大化革命,把当代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史拦腰截为两段,使得以此为中界点的少数民族电影显示出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品格风貌和主题嬗变轨迹。尽管如此,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依然在这种坎坷颠簸的艰难拓进历程中,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当代电影的人物画廊。从题材上看,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也涉猎广泛。工业、农牧业;历史、现实;城市,乡村,无一不在银幕上得到了表现。因此,探讨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艺术得失,具有十分独特的现实的意义。 一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辽阔的大家庭里,除汉族以外,还居住着蒙、满、回、壮、白、彝、苗、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布依等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各个兄弟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着自己个性独特的文明史。但是,电影这个舶来品,对于少数民族兄弟来说,全面接受它,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兄弟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接受、学习新的事物,新的文化。电影这门视听综合艺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逼真感,可视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得到了各少数民族同胞的真诚喜爱和接受,他们开始拿起笔,操起摄像机,和汉族艺术家一道,反映本民族在奴隶主、封建主压迫下的辛酸史、血泪史、斗争史;反映本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就当代少数民族电影所反映的题材内容来说,是十分宽广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反映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旧社会的深重压迫,同阶级敌人进行殊死斗争,获得自身解放,获得社会主义大家庭火样的温暖。如《达吉和她的父亲》(彝族)、《锡城的故事》(彝族)、《勐垅沙》(傣族)、《边寨烽火》(景颇族)、《景颇姑娘》(景颇族)、《两代人》(侗族)、《羌笛颂》(羌族)、《摩雅傣》(傣族)、《五朵红花》(黎族)、《金银滩》(蒙族)、《猛河的黎明》(蒙族)、《牧人之子》(蒙族)、《鄂尔多斯风暴》(蒙族)、《农奴》(藏族)、《金沙江畔》(藏族)、《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阿娜尔罕》(维吾尔族)、《柯山红日》(藏族)、《阿丽玛》(蒙族)、《母亲湖》(蒙族)、《骑士的荣誉》(蒙族)等。在这类题材的影片中,血与火的刀光剑影,出奇制胜的斗智斗勇;北方的阴霾暴雪,南方的险山阴雨;农奴们的辛酸与血泪,欢颜与幸福,都在画面中得到了直观的展示。 第二,展示或隐喻历史、神话传说以及在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少数民族人民美好、坚贞的爱情,朝气蓬勃、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大干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如《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蒙族)、《草原晨曲》(蒙族)、《草原上的人们》(蒙族)、《草原风暴》(藏族)、《天山之歌》(维吾尔族)、《绿洲凯歌》(维吾尔族)、《哈森与加米拉》(哈萨克族)、《芦笙恋歌》(拉祜族)、《五朵金花》(白族)、《洞箫横吹》(苗族)、《苗族儿女》(苗族)、《刘三姐》(壮族)、《阿诗玛》(撒尼族)等。浪浪丰富的想象和劳动人民美好的爱情,弥漫在莺歌燕舞、诗意盎然的银幕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兄弟少数民族不再是倍受歧视和压榨的“少数奴隶”,而是真正翻身得解放的国家主人。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喜悦,进入了人生的新境界,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因此,这类题材的少数民族电影往往是一种牧歌化的礼赞,是对于美好事物和幸福人生的牧歌化。 第三,表现少数民族英雄和少年儿童的传记故事、英雄故事。如《远方星火》(维吾尔族)、《金玉姬》(朝鲜族)、《回民支队》(回族)、《从奴隶到将军》(彝族)、《成吉思汗》(蒙族)、《草原英雄小姐妹》(蒙族)、《傲蕾·一兰》(达斡尔族)、《红象》(傣族)、《应声阿哥》(景颇族)等。这些影片注重典型事件的刻划,注重典型环境的营造,往往在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中,塑造出象罗宵、傲蕾·一兰、金玉姬、马本斋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同时又注重叙事的可解性、传奇性、娱乐性。 此外,当代少数民族电影还涉及到许多题材,如描绘滇缅边疆崇山峻岭中独特风土人情的《漂泊奇遇》(傣族),回溯解放前湘西边民文化风情的《边城》(苗族),再现文革期间山寨奇闻的《青春祭》(傣族),对严酷的大自然予以文化反思的《猎场扎撒》(蒙族)、《雪狼》(蒙族)、《盗马贼》(蒙族)等等。 上述众多题材的影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文化视角,展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自然历史风貌,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爱与恨,生活和斗争,丰富和拓展了当代电影艺术的题材范围和艺术视野。 二 艺术的中心是人。当代少数民族电影在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反映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在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两类形象最为突出。一类是各色各样的女性形象。在少数民族影片中,女性几乎全是美的化身。她们往往既具有美的外貌,又具有美的品格,还敢于斗争,个性鲜明。如《阿诗玛》中的阿诗玛,《刘三姐》中的刘三姐,《景颇姑娘》中的黛诺,《傲苗·一兰》中的傲蕾·一兰,《边城》中的翠翠,《五朵金花》中的金花,《青春祭》中的李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