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09-0071-05 当前,中职校课程改革的聚焦点之一便是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应重在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的解构和对现代意义上的行动体系的重构。“解构”即如何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重构”是指建构整合一种以“行动体系课程”为主体的适应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并向学习领域课程转变。然而随着项目课程改革而来的、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项目教学”究竟是否有效?它与我国传统的“学科课程”、“学科教学”有什么关系?中职校课程“重构”是以认知性知识的掌握为主,还是以习得性知识的获得为主?是强调静态的认知结果,还是强调动态的习得过程?换言之,中职校课改是固守学科理论导向课程,还是遵循实践“行动导向”课程?是固守“行动导向”课程,还是向“学习领域”课程融合?是开展课改的一种统领“模式”,还是开展区域性校本“模式”?对此,当前中职校对课程“解构”与“重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误区,因此,对中职校课程改革有必要重新审视、辩证审视。 一、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间的“扬弃重构”融合 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间的“扬弃重构”,是指以行动体系为主的项目课程对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的关系。扬弃是通过两种课程体系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课改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联系的环节体现了项目课程对学科课程的发扬、保留和继承,这是“扬”的过程,是课程发展的连续性。发展的环节体现了项目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抛弃、克服,这是“弃”的过程,是课程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要求中职校课程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 为此,中职校课程改革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重构以“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当前中职校课改的“必须”。目前,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存在一种偏激的思维,即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2],在课改中企图取消或全盘否定学科课程,这未免有失偏颇。 根据知识发生原理,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性知识,一类是习得性知识。认知性知识可被方便地存储于各种媒体中,可游离于个体之外而独立存在。习得性知识即隐性知识,是个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直觉、体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是难以表述、记录、存储和传播的主观知识。中职校课改内容的构成无疑应当包括认知性知识和习得性知识两类融合。一味地固守学科体系课程,抑或以行动体系课程完全取代学科课程,都是极端的做法、形而上学的思维。换言之,中职校当前项目课程的有效构建,应当包括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两大类型的扬弃融合,在知识总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以职业功能、职业资格和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转换,使中职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不再割裂,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再隔离,而是与实践有效整合、与职业功能具有一致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从而既保留其基础性特征,也凸显中职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多元课程与技能课程间的“联系重构”融合 多元课程与技能课程间的“联系重构”,是以行动体系为主的新课程与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之间以及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解决中职校课程改革问题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和分析课改问题,而应自觉地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作为分析课改问题的出发点。 当前中职校课程改革存在着片面强调“技能为本”的误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思想等同样需要培养。传授技能固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并非终极目标,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中职校培养目标多元——以就业为导向,并实现人的“技文双馨”和谐发展;求学需求多元——就业、升学、职业成长;课程形态多元——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其他课程(其范型如图1所示);课程性质多元——文化基础、德育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素质拓展等;课程类别多元——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文化课(语数外)、体育与健康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艺术课(音乐、美术等以及其它选修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基础模块、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拓展模块);教学方法多元(讲授法、演示练习法、学案导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因此,中职校课程改革要融合多种课程模式之所长,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的多元课程模式[3],构建如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融合化”路径,从而融合课程类型多种、容纳教学模式多种、评价方式多种,从而实施灵活的教学安排,实行有效的课程管理与评价。
图1 中职校课程体系“融合化”路径 三、项目课程与学习领域课程间的“发展重构”融合 项目课程与学习领域课程间的“发展重构”,是指以行动体系为主的项目课程对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改革运动变化过程。课程改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课程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职业教育环境、变革课程内容与促进教育和谐的功能,提高存在的价值。因此,中职校课程改革与发展不同于课程内容增加(减少),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删,更是指课程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内容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