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1)02-0077-0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级技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这更凸显出以培养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亚当·斯密、阿瑟·刘易斯、罗伯特·索罗和舒尔茨等经济学家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述了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战后日本、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经验同样证明职业教育在经济起飞阶段对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开始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文献综述 1.理论分析 亚当·斯密①、阿瑟·刘易斯②认为投资教育可以为增加生产作出贡献、增加社会效益。罗伯特·索罗③认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间接论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舒尔茨④在人力资本理论中,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并开创了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计算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保罗·罗默和罗伯特·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由知识积累或由人力资本积累引起的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斯托齐的“干中学”模型均认为教育在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扩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从而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阿洪和豪伊特⑤认为,教育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 在我国,林勇⑥利用灰色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教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孙彩虹⑦则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灰色系统方法的灰色关联度来对不同教育水平的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中国省级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逐渐提高的梯度差异的结论。余新⑧的分析认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起拉动效应。张纯记⑨认为高职教育通过促进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业升级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定量分析 詹姆斯·道奇⑩按受教育程度分类计算了职业学校毕业生、技术学校毕业生等劳动者的货币价值。舒尔茨(11)对1929年-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的结论。丹尼森(12)测算出美国1929年-1969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3.83%,他也(13)测算了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美国1922年-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有1/5应归因于教育。明塞尔(14)使用基于微观基础的人力资本收益方程核算了许多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收益增加5%-15%”的结论。巴罗(15)对98个国家1960年-1985年间入学率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论是经济增长率与入学率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曼奎(16)计算出教育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3%。Devarajan(17)等基于43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的研究结论是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巴罗和马丁(18)指出,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lankenau(19)等经研究得出公共教育支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王显润(20)计算得出吉林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从1952年-1978年的劳动生产率总增长中,有19.2%靠职工教育水平提高实现,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1%中,有0.55%的增长靠职工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李建蔚(21)计算出1964年和1982年期间我国教育对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24.54%。崔玉平(22)对1982年-1990年间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进行了计算,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4%,职业教育的贡献率为0.48%。李玲(23)利用静态指标体系计算出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贡献度,并通过建立动态回归模型进一步证明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陆根尧、朱省娥(24)运用教育与非教育两部门模型,对教育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与外部作用以及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作用进行了测定。范柏乃、来雄翔(25)的计量分析表明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杭永宝(26)的计算结果为1982年-1993年教育对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7.54%。高驰(27)的结论是教育对我国国内产出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4251。郭新华、于骁玥(28)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其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分别为0.766和0.85。 3.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沈超(29)对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匡瑛(30)对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日本等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和投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刘文君(31)对日本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职业教育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斌(32)对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高职教育在新加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4.简要评述 18世纪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模型系统的阐释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计量技术水平的发展,部分经济学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等,计量了不同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国内经济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开始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之后借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从理论上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我国经济数据的分析,计算了教育对我国教育增长的贡献度。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较少,大多通过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来解释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或对部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力图通过经验分析说明国外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少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