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05-0029-05 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作为刚刚跃居全球GDP总量第二名的中国来讲,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新轨迹。而对于处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部的职业教育来讲,将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直接、更明显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发展新能源一直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国际上最早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nomy)。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1]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而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迅速。据统计,2007年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6年人均年排放量4.27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4.28吨,为美国的2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1/3,发展中国家的1.7倍;2000-2005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量占世界同期增长量的56.5%,而美国只占3.2%。[3]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4]与此同时,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日益面临挑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选择。 二、职业教育在促进低碳经济时代进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西方发达的美、英、德、法,还是亚洲的日本、韩国,都随着绿色的浪潮将职业教育推进到了至高境地,职业教育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有助于低碳经济时代劳动力技术水平的提升 低碳经济的一个关键点,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碳”转向“低碳”的最大制约不仅是低碳技术整体落后,自主创新与技术储备不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低碳产业体系薄弱,更重要的是缺乏一支懂生产、能使用现代生产工具、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人员队伍。目前,我国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和素质层次都远远没有达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越高,劳动的技能和方法越熟练,其创造的财富就可能越多。低碳经济时代对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使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低碳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职业教育更是直接融入低碳经济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并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而劳动者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必须要靠不间断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职业教育满足了低碳经济对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和技能的频繁转换需求对供应驱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挑战;满足低碳经济以多种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者综合素质要求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