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1)01-0067-05 人们对功利主义以及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一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然而,职业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手段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国家层次而言,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有其合理之处。澄清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实现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大有裨益。 一、一叶障目:职业教育功利性的认识误区 1.误区之一:凡是功利主义的,必是错误的 在我国,尤其在学术界,认为职业教育步入了功利主义的歧途,对于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人们多持批判的态度。“高职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的做法。这些做法片面强调市场导向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1]“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功利主义倾向,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科学发展和教育公平”。[2]诸如此类的批判话语成为主流声音,这些批判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对于教育,尤其职业教育,是否要完全拒绝功利主义呢?功利主义就一无是处吗?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提到“功利主义”,人们首先就会把这个概念与资产阶级联系起来,认为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与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的思想同根同源,属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的土壤上是不应该滋生功利主义的,也不能提倡。一提教育的功利性,便认为损坏了教育的唯美、唯真、唯善的本质,侵蚀了完美人格的养成,缺乏人性的超越,对之大加鞭笞。“功利色彩太重,教育便不成其为教育”。[3]“今天的教育把功利作为根本尺度,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成为一部分人追求个人目标和欲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4]教育的非功利性则成了卑微的侍女。可以说,我们对功利主义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凡是功利的都是扭曲人性的,凡是功利主义的都是与人文主义根本对立的,似乎功利主义是百害而无一利。 2.误区之二:凡是职业教育,必是功利主义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功利主义的,把职业教育看做是“功利主义教育的典型”,职业教育被引向了单一的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这种观点往往也和对功利主义的错误认识相关,认为对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不仅不能提倡,而且应该摈弃职业教育的功利性,认为“职业技术教育陷入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怪圈”。[5]这种看法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无须谈或不敢谈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但深入思考一下的话,不同的利益群体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功利观,国家会把职业教育当作国家繁荣的工具,学生会把职业教育当作谋取职业的跳板,某些小利益集团可能会把职业教育当作创收的机器。所以,首先要考虑这种功利是谁的功利?它真正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了吗?它是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功利呢?还是满足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功利?是满足了国家发展的功利?还是仅仅满足了一小部分利益集团的功利? 二、正本清源:功利主义的实质阐释 现代功利主义是在近代功利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哲学研究的方法对其重新阐释而形成的新功利主义规范伦理学。它一方面秉承了古典功利主义流派思想的内核;另一方面又做了适当发展,切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工具。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认为“功利”是指人们本能地追求幸福,避免痛苦的趋向性。“所谓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者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的祸患:痛苦、恶或不幸。假如这里的当事者是泛指整个社会,那么幸福就是社会的幸福;假如是具体指某一个人,那么幸福就是那个人的幸福”。[6]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功利主义主张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最大的善即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20世纪中后期,功利主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复活,首先求利仍然是现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行为的基本动机,这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西方社会面临诸多问题,人们不能不面临着道德的抉择。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原则,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而确立的,而调节人们的行为实质上就是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7]“功利作为一种价值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人们必须得问:‘为了何种目的的功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功利开始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价值,而且事实上它将其他所有价值都囊括在内”。[8]对于功利主义,提倡功利主义要看提倡谁的功利,反对功利主义要看反对谁的功利,应该反对唯功利主义,急功近利,而不是对功利主义全盘抹杀。 在经济学上,边际效用分析学派,如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则是从边沁那里吸取了许多思想,所谓“福利经济学”是以“比较爱好”代替“比较效用”,也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经济政策上,早期的功利主义者倾向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后期的功利主义者由于对私人企业的社会效率失去信心,则希望政府权力干预来纠正私人企业的滥用。[9]后期功利主义对政府的期望是和国家竞争力理论中对政府的期待不谋而合。对于社会或政府来说,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基本职能。[10]对于国家而言,追求国家的整体繁荣,为全社会谋取福祉,这是一个国家的职责所在。换言之,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追求其功利主义的做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