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0)09-0085-03 自教育部2002年16号文件提出“职业教育要开展校企合作”以来,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几乎每个职业院校都有校企合作项目。浙江省宁波市于2008年通过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地市级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条例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这个条例赋予校企合作更多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双方对校企关系或者某种特殊资产进行联合投资。这种关系或者资产稀缺、不能完全模仿、不可被完全替代,或者具有价值,能够带来合作双方社会资本的增加,即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关系租金。所以,全面、系统地研究合作动机的治理,对校企合作项目合作质量的提高,甚至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动机 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动机是学校、企业依据自身的规模、竞争地位、资源配置等因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开展校企合作所制定的目标。 1.企业的合作动机分析 无论哪一个企业同高校进行合作,其基本动机都是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但是不同企业由于其发展规模、竞争地位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合作动机也不相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有解决企业用工、获得技术人才支持、解决员工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和合作科研开发、赢得社会声誉等。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的动机、动机内涵和合作形式见表1。
2.学校的合作动机分析 校方的合作动机相对于企业,学校的合作动机则比较单纯,基本是围绕学生、教师成长以及教学、科研展开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合作动机如表2所示。
二、校企合作双方合作动机的冲突及实现程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央到地方,普遍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虽然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比较普遍,但总体效率不高。只有少数校企合作项目各方均达到了预定目标,绝大部分校企合作项目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出合作定位不准、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开展不均衡、合作稳定性差,学校虽有合作积极性但无主动权,企业掌握较大的主动权。 校企合作项目整体运行情况不够理想,其基础原因之一在于合作动机的冲突,也就是校企各方的某些合作动机不具有相容性,不可能同时实现所有的合作动机,合作本身带有先天性的不足。目前,校企合作各方合作动机上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而产生的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和资源问题出现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更为严重的冲突是某一个合作方甚至更多的合作方有严重的投机动机。这种情况下,一方的合理动机与投机动机的冲突性就更高了。 从校企合作校方的角度讲,出现合作动机冲突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校虽然在智力、技术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对市场的把握和技术商业化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运作能力也较弱。其次,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明显,既没有本科院校的研发、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势,硬件设备又较市场落后,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不具备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在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吸引到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动机的合理治理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合作各方实现“双赢”或者“共赢”的基础性条件首先在于合作伙伴的合理选择和合作动机的治理。我们主要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与企业合作相对应的治理机制。 1.与学校解决学生就业相对应的企业动机 与学校解决学生就业相对应的企业动机有方便用工、获得技术人才支持和赢得社会声誉。为降低员工培训成本,企业往往愿意绕过人才市场进行校园招聘、举办“订单班”等形式来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为直接获得技术人才支持,企业也愿意和学校开展用工方面的合作;提高企业社会声誉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通过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企业会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企业往往会愿意选择学校毕业生作为用工的选择。 2.与学校解决学生实训、实习相对应的企业动机 与学校解决学生实训、实习相对应的企业动机主要有方便用工和赢得社会声誉。为解决企业用工,企业愿意通过给在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一方面实习实训期间学生不享受国家规定的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可以部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另外,通过对来企业实习实训学生的考察,企业可以选择留用优秀学生作为员工。赢得社会声誉回报社会也是企业愿意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的一个动机。 3.与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相对应的企业动机 与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相对应的企业动机有获得技术人才支持、员工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开发。当企业因生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企业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企业通过把最新设备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进行合作时,学校的技术力量将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进行科研研发。为解决企业因引进新设备而需要的大量的员工培训问题,企业也愿意和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学校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场地不足的难题,而且也获得了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