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1-0036-05 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是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并适应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 探讨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对准确定位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职能,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理论层面分析,此前,不乏学者探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然而,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是从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过程而言的,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层面探讨行业企业如何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实践,却很少有研究者在宏观的层面从着眼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视角,探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尽管国家及社会各界一再呼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行业企业参与乏力,这已经成为阻碍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症结。因此,关于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亟待加强研究。 本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公办高等职业教育,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二是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意义何在;三是如何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一、走向治理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 深入认识、准确理解治理理论及其基本观点,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治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提。“治理”一词不仅在政治学中已经成为被广为使用的时髦术语,而且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之中,运用治理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英文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具有控制、引导和操纵之意,并且长期以来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交叉使用,主要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家开始拓展governance的内涵,远远超出传统的经典意义,也与government相去甚远,而且认识不一。关于到底谁最先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人们仍然存在诸多分歧。人们倾向于认为,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中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提出了关于治理的一些观点,宣称非洲发展问题反复出现的根源是“治理”危机。此后,“治理”便被广泛地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尤其是被用来描述后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状况。治理(governance)是和全球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伴相生的。Farazmande指出,在新全球秩序下的规范、制度、价值,已经对公、私部门的关系、政府在社会与经济中的角色、政府改革的新视野,以及全球官僚体制的需求、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产生影响。[1]由于视角不同,一些国际组织对治理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有差异。世界银行指出,治理为一国在各个层次上执行其经济、社会资源之权力的行为;联合国开发署认为,治理为执行经济、政治与行政权威以处理国家在各种层次之事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强调,治理是指使用政治权威和行使其在社会中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之资源处理的控制。[2]实际上,关于治理的用法,众说纷纭,不同学者往往根据各自领域研究的需要提出其关于治理的基本观点,如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R· Rhodes)的六种定义说,[3]格里·斯托克(G· Stoker)的五种定义说。[4] 尽管人们对治理的认识和理解如此不确定,存在差异,但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治理是对公共事务管理机制的制度创新,它力图打破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传统两分法思维模式,建立起实现两者互动的公共事务管理新范式。治理理论具有公共权力的多元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组织边界的模糊性和各类主体间的彼此依赖性等基本特征。治理理论因其对分析、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较为突出的成效,同样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有效分析框架,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是指主要基于治理理论而建立起来的、通过实现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良性互动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新范式,其最终目的旨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基于如上观点,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性质、规律和特点,总体来看,在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具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基本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必要性来看,治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活动,则力图促进传统政治、行政制度的变革,构建分权、参与、多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5]这不仅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的性质、规律和特点,也有助于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诸多弊端,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治理理论主张公共部门的“善治”(新公共管理),把绩效管理、客户取向、激励机制等私人部门的管理概念引入公共领域。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中的绩效低下、供给导向、竞争激励缺乏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其次,治理理论主张多层次治理,要求不同的政府层次以及公共、私人部门在各个层次上的参与。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中的中央政府强势主导、社会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乏力、政府垄断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再次,治理理论主张既要实行强制管制,又倡导各行为主体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谈判;倡导法治,注重合法性,要求人们自觉认可和服从社会秩序和权威。基于此,为了克服现行职业教育行政中的组织严密、自上而下控制、效率低下和注重人治等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 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可行性来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政府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各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意识和契约观念得到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水平日益提高,多元办学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其次,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行业企业也已初步积累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其参与范围日益扩大,参与程度日益加深。再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渗透缩短了政府、组织与个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彼此间更易于沟通、协调,信息传递更为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各个主体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