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0)08-0005-05 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与此相比,前者的发展水平和目前的现状可谓“短板”和“瓶颈”,没有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或不破解发展“难题”,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我国职业教育就难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发展任务的指标。《教育规划纲要》(第六章和第二十一章)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论述中强调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现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和“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可概括为:“覆盖面”、“服务能力”、“涉农专业”和“新型农民”等四个词。完整准确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的职业教育发展要义,不妨从农村职业教育内涵予以把握和诠释。农村职业教育内涵和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学生或受教育培训者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训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提升职业素质;后者则指在职业教育学校体系内部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层次、内容各异的职业性专业知识教育,传授特定的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态度,陶冶和养成职业道德情操与责任感的教育。如果说,广义的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上,那么后者则体现和反映农村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与分工层面。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五大难题”及其成因 纵观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其效能与功能的发挥,与其它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仍处于“低水平”和“低质量”的状况,或者依据教育科学复杂的语境而言: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难题”关乎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教育现代化不只是取决于城市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之“长板”,关键在于农村职业教育之“短板”的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只是关注消除城乡职业教育的差距,而是着力构建城乡职业教育共生性发展的局面。 提出和揭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或“瓶颈”,实现区域或城乡一体化,绝不是要城乡“一样化、雷同化或一律化”,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共同之路。笔者认为,真正要破解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必须跳出职业教育来解决。作为职业教育研究者就是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做学者不是为了被这个社会同化,而是希望能够去改变这个社会。为此,我不妨换个思路,不是单从农村职业教育本身,而是从五个维度去审视和分析:一是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维度;二是从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的维度;三是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维度;四是从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动力机制的维度;五是从职业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的维度。由此提出和揭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或“瓶颈”等问题,无论是问题本质的深度性,或是成因分析的力度,将增强和释放教育科学研究的能量与破解“难题”的张力。 难题之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定位不清。具体表现在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缺乏地方特色和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意识。不是“完全”,而是“基本”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口号性”目标成为“当下时髦的”农村职业教育语境。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首先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紧紧依靠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营管理改善等,对农村人力资本提出新挑战,要求现有农村劳动人口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何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如何使农村人口能流动、能发展、能富裕,尤其对新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① 难题之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不突出,既没有地方区域特色,又没有行动计划。事实证明,不同区域或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是有区别的:沿海发达区域面临土地资源的主要“瓶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应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战略重点,以优良品种、生物技术、绿色肥料为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凸现生态农业(绿肺功能)、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优质生物基因研发)等功能。农业产业为主的省(区域)面临的发展主要“瓶颈”则是:一方面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和粗放型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提高和开发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这些区域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应以“双轮驱动”为战略重点,即通过提高农民生产性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的生产率、土地出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和质量,改变转移方式,提升转移质量和巩固率。至于欠发达区域(包括民族区域、西部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则以“项目开发扶贫”为战略重点,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拓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新思路与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