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问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外包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战略取向。通过物流外包,企业获得了成本降低、核心竞争力增强等好处;但同时造成了企业控制力削弱、创新力降低等风险。而一些企业通过建立长期合作的物流外包关系,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物流外包的风险问题。因此,如何构筑长期合作的物流外包关系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物流外包决策的核心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也感到仅有经验和感性认识是不足的,需要相关物流外包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的指导。 作为物流外包关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及绩效结果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采用了包括关系营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社会交互理论在内的诸多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这些理论仅仅从每个侧面来解释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与绩效结果,研究较零散。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分析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此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物流外包关系的定义出发,对现有的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及绩效结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指出了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物流外包关系的相关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物流外包或者TPL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物流外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Van Laarhoven等(2000)认为物流外包是复杂的经济现象,不可能通过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概括。Ojalap(2003)和Knemeyer和Murphy(2005)指出物流外包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物流外包意味着企业应用专业的物流公司完成传统的应由本公司完成的物流业务。从狭义的角度讲,物流外包还该指物流外包的组织间中形成的独特功能。 与之相对应,广义上讲,物流外包关系是指物流提供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Berglund等(1999)。狭义上讲,物流外包关系是指TPL提供了区别于基础服务更多定制化服务的动能,在此过程中,双方形成了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Murphy和Poist(1998)。Bask(2001)认为TPL是处于供应链和服务提供商界面之上的一种关系,在此界面上,提供商提供从基本到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这种关系即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目的是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从对物流外包关系的定义可以看出,物流外包关系形式多样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物流外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绩效结果会涉及很多相关变量。本文试图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视角对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和绩效结果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三、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及绩效结果 1.静态视角下的物流外包关系的变量 (1)静态视角下物流外包关系的前因变量。关系营销理论是学者们最常用的理论,论述了信任、承诺、TPL的服务以及冲突解决策略等变量。一是从正面的角度即基于合作关系的成功的因素。Minahan(1997)指出信任是任何物流外包关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La Londe和Cooper(1989)通过对物流外包关系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信任是合作双方获得“双赢”的一个必要因素,并指出为了使合作关系获得预期的效果,合作双方必须进行良好的沟通、信息共享以及一定程度的信任。Bowersox(1990)把物流外包关系描述为双方能够从协同工作中获益的一种特殊商业协议。这种关系具有较高水平的信任、合作和信赖,如果不能在关系的早期阶段建立信任,对最终的成功是有害的。Ellram和Cooper(1990)认为成功的物流联盟需要信任、忠诚、共享信息和收益、共担风险,通过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双方能够管理风险,建立信任和忠诚。Moore和Cunningham(1999)对物流外包关系中的信任和关系承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物流联盟关系中的信任和关系承诺的角色,发现信任对于物流外包关系的效果有显著影响。Tian等f2008,Tian和Ma(2007)基于关系营销理论探讨了物流外包关系中物流服务需求方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信任的作用。Song和Chatterjee(2010)以中国长江三角区的8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任和学习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显著相关。刘南和姜成峰(2008)研究了TPL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机制的建立。Knemeyer等(2003,2004)构建了关系营销因素(信任、沟通、约定、投资、相互依赖、紧密、互惠、利益共享)及其结果(客户的保持、客户的推介以及客户关系的修复)受合作关系类型影响程度的分析模型,认为顾客与TPL的关系应包含更高的战略或者运作的联盟,并提出了关系营销中的要素(信任、承诺以及依赖)导致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导致更高的绩效。第二种是从反面的角度即阻碍物流外包关系成功的因素。Bresnen和Marshall(2000),Larson(1997),Lin和Germain(1998)识别了四种常用的冲突管理策略:问题的解决、妥协、强迫以及法律上的策略比如签订正式的契约等。无论联盟企业采用哪种策略,只要可以及时而友好地解决或消除冲突,就可以缓解原本紧张的伙伴间关系、减少联盟的运行风险、降低彼此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和谐而持续的伙伴间关系的发展;宋华(2009)认为冲突是买卖双方长期面对的问题,需要共同考虑和解决。冲突解决的方式决定了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形成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