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链上所有成员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交通运输衔接供应链网络的全过程,作为供应链的主要载体是承担实体物流的主要途径,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对供应链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供应链总成本。高效的交通运输表明运输过程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运输可靠度高。供应链管理如果没有先进高效的交通运输资源作为支撑,供应链的5R目标中2R(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这两项)就很难实现。同时,产品从生产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破损或损耗的风险,因此,运输过程是影响供应链管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只有具有高可靠度的运输资源,才可能使供应链管理风险可控。运输链是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多式联运体。运输链的效率首先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即通畅快速的运输通道和衔接顺畅的转运枢纽,同时,也取决于运输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等软环境。构建好运输链可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一、交通运输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实现产品流通的基础,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既是实现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是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核心。随着生产社会化乃至全球化的推进,流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在实现产品的产销对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交通运输作为产品流通环节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产品流通以及能否高效流通的基础。 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通过运输送至消费者那里进行消费,等于该产品没有被利用,也就没有产生使用价值,这种情形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产品才能由生产领域通过运输进入流通领域,因此,加快交通落后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产品能否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前提,这是解决流通有无问题的根本。 另一方面,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不仅能扩大产品流通范围,开拓市场,还能降低流通成本、挖掘价格潜力,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消费者福利,因此,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产品流通过程优化的重要途径,这是解决流通优劣问题的关键之一。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及交通运输成本的比值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反映了单位GDP消耗的社会物流成本,比率越低,反映单位GDP产出消耗的物流成本越小,物流管理水平越高,消耗社会资源越少。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降低物流费用作为利润增长的第一源泉,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统计了2001-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见图1。
图1 2001-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2年、2007年比上年有所提高外,整体上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降低,但与发达国家一般10%以下的比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下降空间。当然,这与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量大,物流管理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等因素有关。 社会物流总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交通运输费用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的比重是物流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该比重越高,则该地区物流产业越发达;管理费用比重可反映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比重低,则物流组织管理效率高,物流业发展水平高。 图2反映了2001-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变化情况。
图2 2001-2008年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 从图2可见,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在2003年大幅上升,但自2004年后几年比重在逐步减小,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比重。同时,图2表明,除2002年以外,交通运输成本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均超过50%,可见,交通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多少。从运输成本内部分析,图3列出了2005-2007年各运输方式占总运输费用的比率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比率很高,每年都占60%以上,且有所增加;而铁路运输费用仅占10%左右且比率出现下降;水运费用占13%,2007年略有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由于铁路运能不足和管理机制的缺陷,本应该由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被迫转道公路运输,大幅度提高了交通运输费用,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资源,增加了废弃物排放。因此,构建布局更合理、衔接更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提高水运和铁路运输在物流运输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产品损耗,显著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