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汉语主提升规律可以解释“虽然”“即使”之类连接词的分布,也能解释分裂结构中“是”“看起来”“似乎”及“可能”“应该”等认知情态词的句法分布。本文旨在整体讨论这条规律与各类动词如何互动。我们首先理清主题化与主题提升的关系。一个名词组与句中动词发生某种功能上的关连,此名词组即为主题化;主题若再移出此句子之外,则为提升的主题。前者称为子句主题,后者为句子主题。无论是在子句或句子的层次,主题可以有一个以上。为了加以区别,并表示其相对的语意领域,第一个叫大主题,紧接着是次主题,再来是参主题,依此类推。同时其语意关系可如此描述:大主题〉次主题〉参主题。本文接着检验所有以句子为次类划分论元的动词,并根据语意和句法的特点分成四类,1)时态动词,如“有”“开始”“停止”;2)认知情态动词,如“可能”“应该”“会”;3)难易动词, 如“难”“容易”;4)频率动词,如“难得”和“常”。每类以一个例子为代表, 仔细检讨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通则。第一,时态动词比其他类动词对其次类划分的子句有较多的句法限制。第二,3)4)类动词的特点是包孕句内若有主题要提升;其主语也得提升;第2)类认知情态词中, 除了“会”以外,则无此限制。第三, 汉语“难易”动词和英语tough动词的语意相当,但两者的句法分布大不相同。 1.何谓提升动词 汉语有一类动词向来不受重视,甚或分别归入“副词”、“助动词”或“动词”,如“应该”、“可能”、“似乎”。本文将论证这些词事实上形成一个动词的自然类,因他们的次类划分皆以子句(clause)为宾语,及他们皆适用主题提升的规律,将子句内之主题(及子句主题)提升至句子主题(sentence topics)的位置,如(1)所示。(底下加单线者为子句主题,双线者为句子主题) (1)a.可能他已经买了那本书。e.他那本书可能已经买了。 b.他可能已经买了那本书。f.可能那本书他已经买了。 c.可能他那本书已经买了。g.那本书可能他已经买了。 d.他可能那本书已经买了。h.那本书他可能已经买了。 2.主题提升律 前节所用名称将在本节正式下定义。首先子句主题与句子主题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基底位置移位加接于IP,此时被移之主题原为(1a)之子句主语。然而这个移位在表面结构看不出来,因为主题的位置相对于其邻近成分并未改变。这点可由(2)与(1a’)的比较看出, 其中(2)为(1)的所有句子的深层结构(D-structure)。而(1a’)为(1a)的表面结构(S-structure)。
因为主题可能不止一个,在有多个主题的情形下就会形成主题堆积(topic-stacking)。
另一方面, 句子主题则是主题经由主题提升律加接到较高层子句的CP。若(1c)的深层结构中两个子句主题再加以提升,则产生(1e),其表面结构则如(12e’),见下。因主题提升并非必用的规律, 当它运用于(1c)深层结构的子句主题时,就造成(1d),其表面结构则为(1d’),见下。
3.主题提升律之论证 我们可举出下列五点支持主题提升律。首先, 梅(1987 )认为(3a)经主题化衍伸为(3b),进而再经“主题提升”得到(3c)。 (3) a.看起来小张会赢。 b. 看起来小张会赢。 c. 小张 主语 主题提升的主题看起来会赢。 梅的论证大致如下。因为我们有独立的理由假定汉语也区分有时制(tensed)与无时制(untensed)句子,〔1〕(3a )的包孕句出现情态助动词及动词,〔2〕自当视为有时制的子句。 然而此有时制子句的主语(即“小张”)却可外移,违反了Chomsky 所提有时制句子的限制(the tensed sentence condition;TSC)。〔3〕因此他认为此子句之主语先移至主题位置,才能再向外提升。 其次,汉语里“虽然”“因为”“如果”等为子句连接词,可出现于子句的句首或在一头或数个主题之后,如(4)所示。〔4〕 (4)a.虽然他已经买了那本书…。 e.他那本书虽然已经买了…。 b.他虽然已经买了那本书…。f.虽然那本书他已经买了…。 c.虽然他那本书已经买了…。g.那本书虽然他已经买了…。 d.他虽然那本书已经买了…。h.那本书他虽然已经买了…。 由(4)各句与(1)对应的句子比较,可以看出两边正好平行,若依黄(1982)假设“虽然”“如果”“因为”等子句连接词的基底位置是在补语连词(complementizer)的位置,主题提升律显然也可运用于这些带有子句连接词的句子。〔5 〕另一个证据则与不同等级的主题之语意领域有关。简单地说,汉语多主题结构中,大主题出现于子句或句子之首,其语意领域大于次主题;次主题则是在同一子句或句子内紧接于大主题之后,其语意领域又大于参主题,诸如此类。〔6〕(5 )(6)(7)充分显示此原则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