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农村健康贫困问题的凸显,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来降低疾病财务风险、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已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共识。2003年试点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下同)是一项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至今试点工作已开展了六年,效果究竟如何,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很多学者根据对各地农民参与意愿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意愿处于低水平,如刘爱敏、韩颖等(2004),林晨(2007)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的调查发现,以户为单位被调查家庭的参与率仅为56.9%,而且其中45.4%是被动员参加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对我国8个省10个县的合作医疗进行考察发现,在启动合作医疗的10个县22个乡中,11个乡在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的两年内出现参保率下降的现象,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达到44%,其余10个乡降幅基本都在10%以上;同时另外有11个乡参保率上升,最大上升幅度只有21.21%,其余乡参保率上升势头基本在10%以内,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尚不稳定,且农民的支付意愿与参与行为不一致。为什么农民的意愿与行为不一致,而且有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在下降,而有的地区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随着新农合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很多地方的合作医疗覆盖面虽然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但毫无疑问,这与政府的极力推动息息相关。如针对经济条件好、合作医疗覆盖面广的浙江地区所进行的调查显示:93%的乡镇和村均采取干部挨家挨户到农户家中收费。对改变收费方式,让农民主动自愿缴纳费用的做法,干部认为“难度较大”和“有难度”的占73.5%,况且参加者中有16%的人表示“不再参加”和“不确定”。而在尚未参加者中,表示“参加”、“不参加”和“不确定”的各占1/3(叶真、汪胜等,2004)。因此,上升的参与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农民自身的意愿。王艳(2005)提出合作医疗给付结构是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激励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得出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报销水平、补偿模式、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其缺乏对农民的激励与吸引力,导致农民参与意愿不高。事实上,以往的经验表明,每次合作医疗覆盖率骤然上升,都是政府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动员的结果,但是政府动员的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合作医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农民的参与意愿之中。尽管有很多学者对农户的参合行为及影响因素做出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张里程、萧庆伦,2004;张兵、王翌秋,2005;林晨,2007;易红梅等,2009),但是农户参合行为的趋势如何变动,这是涉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这点。 对推行新农合制度长达5年之久的福建省而言,农户参合行为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同地区试行时间、保险条款、政府投入、给付结构等因素对农户的参合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农户的角度来看,新农合制度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在全面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进程中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根据对福建省新农合试点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保障方式下的地区,随着试点开展的时间不同,农民参合行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其研究成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条款的制度安排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福建省新农合试点以县为单位,不同的县试点开始时间不同。目前,试点开展早的县已经实施近5年,而有的县试点才刚刚开始,县里的农民第一次听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项新政策无论怎样大力宣传,群众初始对政策的理解与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不同。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农户在做出参合选择时会考虑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非富裕家庭的农民在对政府不信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参保的机会成本很高,自愿不参保而将有限的财力用作它处。但是当他对合作医疗有一定了解后,这种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 根据哈耶克的“理性反应不及”假说,由于经济行为人具有向以往的经验学习的能力,因而当没有引入新的经济因素的前提下,不同经济行为人的预期会不断趋近于真实情况。所以,笔者认为,经过时间的推移,农民将根据以往的经验,合理预期,逐步改变行为,并最终稳定下来。也就是说,新农合试点启动越早的地区的农民对这项政策的了解越透彻,经验越多,做出是否参加的决定越趋近于最优选择。可以期望,如果该制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逐渐发现参加合作医疗将提高他们的福利,则试点启动时间越早的地区,农民越倾向于参加。反之,如果随着试点开展时间的增长,农民的参与比例降低,说明新农合对解决农民看病问题确实没有起到缓解作用,或者收效不大,这样下一步即应当解决的问题是,这项投入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并抱有良好出发点的政策,是否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福利,有何缺陷,如何完善?虽然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和推动特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对新农合了解的信息越完备,其参合决策便更是在信息较为充分象件下的理性选择,而这种理性选择才真正体现了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需求,对这一制度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