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国际化受到了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1,2]。作为国际商务领域的三大基本研究问题之一[3],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如下两个问题:“企业为什么国际化”(驱动企业国际化的因素)以及“企业如何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过程)[4]。尽管这一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仍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首先,已有相关研究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情境,对新兴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关注较为有限;其次,已有的国际化研究对大型企业(如跨国公司)探讨较多,而对规模相对较小从而其战略模式往往与大型公司迥异的企业(如新兴国家中的民营企业)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三,具体到新兴经济体中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鉴于这些企业本身的独特性质,更多关于其国际化动因及过程的因素有待进一步识别和研究;第四,大部分已有的国际化研究均是基于“优势发挥”的研究框架,对劣势规避效应则缺乏考虑。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拟运用优势发挥和劣势规避相结合“双效应”研究思路,从理论上探讨一组至关重要的要素对一个重要新兴经济体(中国)中一类特殊企业(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一、企业国际化研究述评及本文研究框架 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肯定了新兴国家及其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5,6]。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新兴国家(如中国)中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征[7]并不得不面对“制度缺陷”及“政治风险”的威胁[8]。鉴于新兴国家企业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对这类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过程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研究大多均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背景而展开[9],对新兴国家企业国际化现象的探讨较为有限。由于现有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相关研究结论在很大程度上难于有效指导新兴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实践[10],因此,理论和实践领域均对基于新兴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现有企业国际化方面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如发达经济体中的跨国公司),很少关注战略行为与大企业迥异的中小型企业(如新兴经济中的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现象。韦斯特海德(Westhead)等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以民营企业国际化为主题的研究之一,但该研究仍是以西方发达国家(英国)而非新兴国家为研究背景[11]。尽管一些国际化方面的实证研究在其数据样本中包含了民营企业,但以单纯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还很少见[7]。鉴于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及其对世界经济贡献的日益提升[12],关于民营企业(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中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及如何国际化的研究无疑在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两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围绕企业“为什么”和“如何”国际化这两个基本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4]。在企业“为什么”国际化方面,现有研究识别出了从属于个体(企业家)、企业、行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的国际化驱动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然而,这些因素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而得出,考虑到新兴国家民营企业的独特性,一些被现有研究所忽略的因素可能对解释、预测新兴国家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现象反而更具理论和实践价值[13]。在企业“如何”国际化方面,已有研究倾向于探讨企业国际化的整体范式或过程模型,而不是探讨具体的企业国际化路径。Uppsala模型(亦称阶段模型)和“天生全球化”(born global)模型是该方面研究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认为企业以渐进的方式来国际化[2],而后者则主张企业可能在其产生后不久甚至刚一成立就走上国际化之路[14]。
此外,现有国际化研究主要基于“优势发挥”的框架而展开,很少有研究能从“劣势规避”的视角来考虑[5]。“优势发挥”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打算实施(或者能够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因为其希望(或者能够)到国际市场上运用其在本国市场上已经具备的竞争优势;“劣势规避”观点则主张企业之所以打算(或者能够成功实施)国际化是因为其希望(或者能够)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规避其在本国市场上所遭遇的竞争劣势[15]。 综上,现有企业国际化研究在研究情境、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等四方面尚存在一定缺陷。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国际化研究的对象扩展到新兴国家(中国)中的民营企业,通过对若干直接因素和交叉效应(调节变量影响)的探讨,深入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过程。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因此基于中国背景的企业国际化研究将有望为整个新兴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现象提供更多启示[7]。具体地,针对企业“为什么”国际化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制度理论[24]和资源基础理论[25]系统研究基于制度的优势(是否由国企转制而来)对国际化在动因方面的影响。针对企业“如何”国际化的问题,本文将借鉴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26]以及组织学习理论[27]的基本思想,深入探讨基于经验的优势(国内市场上的外企合作经验)对国际化过程的影响。除了关注制度和经验优势对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外,本文还将基于劣势规避的视角深入讨论基于行业的劣势(行业动态性)对“本国优势—国际化”关系的调节效应。关于国际化,本文主要对两个维度进行探讨:其一是企业国际化的可能性(是否国际化),其二是企业国际化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其中每个维度都又包含了倾向性(对应动因)和实际战略行为(对应过程)两个方面。图1以直观的方式系统展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