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5-0057-04 电影作为当代主流艺术之一,以其敏锐的触角和精确的影像表现着现代人的生活、记录着现代文化的脉搏。自20世纪上半期起,西方现代性文化的重要走向是传统公共价值衰落崩解、文化日趋多元化,个人主义蓬勃发展、个体与社会的疏离日益明显。电影自1895年诞生至今,正好与西方文化历程中个人主义从彰显壮大到过度溢流的历史相伴随,银幕上的光影映像,展现了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孤独身影和越来越深的心灵鸿沟。 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之一,是对个人主义、个体价值的解放与张扬。西方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文学、戏剧和刚刚面世不久的电影艺术中都涌现出大量张扬个人主义、个性精神的作品。众多杰出的电影家塑造了千姿百态、个性斐然的艺术角色,营造了一个影像艺术的黄金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期,文化的多元化态势愈演愈烈,个人主义与各种单一文化的盛行,导致了公共文化(或曰集体文化)迅速削弱。“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传统、却不建构新的共同文化的行动,更加剧了现代人际关系的分立与隔膜。体现在当代电影中,就是各种表现孤寂心态、展现个体之间疏离与隔阂的影片越来越多。尽管另一方面,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主流电影努力以“共同人性”为基点讲述各种各样的感人故事,但这剂普泛化的“人性”药膏似乎并不能抹平日渐深宏的文化沟壑。 本文拟分析西方个人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电影作品的关联互渗,以及近年来电影以普泛化“人性”消弭隔阂、缝合分裂的策略及其缺陷。 一、公共文化的分裂与个人主义的发展 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的考察,西方公共领域的衰落和个人主义的兴起,大致从18世纪开始。18世纪之前,各阶层人口极少流动,人们的交际基本限于同一亲族、村落或阶层的熟人圈,彼此知根知底,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集很大,人们彼此深交,长年互相往来,个人生活大部分向群体开放,犹如条条细小的溪流归入大河,在宽阔的河流中融汇交织。公共领域发达既有利亦有弊:其利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少有隔绝,交往频密,心理上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其弊则在于私密空间少,个人隐私难以掩藏,个性化的志趣不易得到尽情伸展。 18至19世纪,西方城市发展起来,出现了巴黎、伦敦这类规模庞大的都会。大城市生活导致了新的交际文化——涌入城市的人们彼此多半互不相识,传统的宗族和邻里关系失效,公共领域窄化为生硬冷漠的基本行动契约,不再有乡村社会的温暖与亲密性。在传统宗族亲情纽带松弛之后,日益独立起来的个体开始要求更多的私人空间和自由意志。追求个性与释放本性的现代人开始视“公共秩序”、“集体”等事物为个人发展的敌对面,人们为了自身个性的完满,对“公共文化”产生了警惕、抵御的心态。 除此之外,当代西方社会对“集体文化”这个概念还有一种恐惧感和回避心态。因为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很多战争与社会运动,都以“集体主义”为号召,其中产生了不止一个集权政府。在一种反弹力的作用下,后现代文化将集体共识等同于专制,认为所谓群体的团结只是缺乏灵魂的个体的归顺集结。20世纪后半期的西方文化特征,是推崇边缘和少数派,认为只有在那些异类的、边缘的、偏差的、反常的文化中,才有政治创造性或真实的个体性。“在此,受到攻击的是‘规范性’……唯有边缘的、反常的与偏逸的人才能逃脱这种严密的控制。规范之所以具有压迫性,是因为它们将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子套用在各具差异的个体上。”①这种看法日益流行,导致在哲学、美学领域,个人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整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另类鲜明的人格受到推崇,越来越多的电影艺术家以塑造、表现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为时尚行为、为艺术追求,甚至为文化使命。 二、个体与社会的疏离 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的萌生与壮大,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发展密切相关——聚集在都市中的人们,大多离乡背井而来,像一粒粒孤立的原子游荡在城市中,由于脱离了乡土、宗族的纽带,他们必须作为独立的个人去应对世界,现代都市中的“个体”就在这种境况下丰富成长起来。从上世纪30年代到本世纪初,大量都市题材电影涌现,从中我们能窥见“个体”从昂然独立到相互隔膜、直至飘摇孤绝的变迁过程。 1939年,著名影片《乱世佳人》风靡全球,它除了讲述郝思嘉与白瑞德的动人爱情故事外,事实上还显示出西方新旧两个时代的裂痕——战前的世界属于传统乡土社会,个人从出生起就被镶嵌在家世、亲族、阶级关系中,按部就班地成长,在种种预设好的社会链环中完成自己的使命。暴烈的战争打破了旧日社会的文化常规,在一个全面毁颓的废墟上,人们不得不依靠个人的努力重新建设生活。旧世界的消逝虽然令人叹惋,却也为个人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让郝思嘉这样的精明女子得以张扬强悍个性、实现本性欲望,成为现代电影史上较早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夺人眼目的女性形象。之后,《歌舞大王齐格飞》、《公民凯恩》等影片,都塑造了凭借自身智慧与勇气飞黄腾达的社会豪杰,展现了个人主义的黄金时代——现代社会允许他们成功、宽容他们的桀骜,原本无所依傍的个人可以尽情张扬才华与个性,实现野心和欲望。上述影片明显体现出现代性文化的一种强大理念,即“认为社会应该解决人格问题、应该为人格存在、应该有利于人格的发展的观念,在所有这些19世纪的观念中,个体和他的能力、欲望、品味都被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