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5-0007-05 一、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现代生长机遇 当创意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迅猛跃进的中国社会前行的重要观念时,对于逾百年历史的电影的认知有了更为积极的论定,国家更为重视电影文化的价值,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电影事业发展和强化电影产业跃升。电影不因电视更为大众性而自惭形秽,也不因为网络的无障碍盛行而担心失去影响力。相反,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越来越成为在市场上得意、在国家代表形象上高扬、在文化内涵表现上凸显魅力的文明标牌。电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电影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好莱坞成功宣扬着美国文化的得计而得到了印证,还因为电影文化的确满足着文化软实力的诸多要素,包括:社会影响力、文化大众渗透性、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文化媒介公信力、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和最大影响文化产品,以及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 首先,电影的社会影响力自其诞生以来就基本确定,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更为显现。无论是西方世界对于电影影响社会的诸多事实,还是列宁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的论述——列宁在与卢那察尔斯基谈话中,明确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①以及文化名人如鲁迅对于电影影响力的认知——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②这些都强调了电影所形象表现的社会影像和认知社会的价值,也都说明其社会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其要也就是文化性质支撑。其次,文化大众渗透性在电影中既是其本性——大众文化产品所决定,也是电影作为形象展示的艺术创作对于大众趣味的认同是第一要务,由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电影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表现大众文化的受众要求也日渐明显。其三,电影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在不同时期,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对象,电影所折射的社会是从衣着、人们生活趣味、居住环境到工作任务、人际纠葛、社会阶级争斗情态等多重角度显现的。而政权和意识形态要求在影像中逼真地呈现出来。其四,文化媒介公信力使得电影在大众心目中依然具有文化符号的含义,对于电影逼真的影像奇观的惊讶并没有因为电视的盛行而减弱,反而因为3D影像的到来而格外增加。对于电影传媒的看重,不仅是大众,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倚重也同样明显。其五,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宽阔银幕上巨大影像的感染力对于世界各国的观众都有极大诱惑,其投射出的衣着穿戴、生活方式、探险奇遇、情感表现等等,都可能影响一代人。其六,电影作为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都喜欢接受的无障碍优势,在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文化传播中,电影语言的共通性使之受众无需更多知识层次的限制而能接受。于是,第七,电影无疑也是具有最大影响的文化产品,在传播国家电影文化,与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电影对于异域的文化传播具有其他形态难以达到的效果。 上述阐释意在说明,把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来对待,就会在文化影响力上产生实际上的效应。中国电影曾经在以往许多时候造就了文化精品,中国电影经典无论是20世纪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还是80年代第五代的民族影像美学创作,都作为文化符号为世界所重视,在文化传播上取得独特的影响力,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文化为旗帜的中国电影无论在国际电影节还是文化评论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也得到高峰式的赞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体现应该是得到了实现。 二、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体现的现实图景 中国电影的文化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研究其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忽略这些背景对于电影的影响作用。 首先是网络社会的电影发展。谈论电影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亿大关,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更是达到2.77亿之多。较2009年底增加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整体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也都进一步提高。网络下载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对于电影观看和感受的认知,对于电影创作的微妙影响不可忽视。但尽管网络越来越具有大众性喧嚣驰骋的场域,电影在21世纪依旧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虽然中国电影在中国GDP上所占份额不大,但是从今后的发展来说,或者以美国作为参照,或者以电影被世人所公认的这样一种文化领头羊的样式来说,电影都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在国家经济开始发达的时候,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会日益为国家所重视。但电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化背景上,马诺、伪娘刘著、小沈阳的走红,我们可以对当下的文化现状作出这样的判断:是一个没有英雄、草根崛起的时代;是一个淡化审美、娱乐盛行的时代;是一个艺术退位、庸碌弥漫的时代。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引导失常、专业推诿”的出现,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学术界和专家的公信力在百姓心中不断降低。一个更突出的事实是,《阿凡达》之前《无极》之类大片的盛行,体现了当下时代的另一个特质:技术理性盛行,艺术认知模糊。在此背景下,电影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却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含量,在传播中依旧充满着特殊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下的电影发展。中国经济对电影的发展促发作用显而易见。近几年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都和经济发展的动因有相关关系。在经济背景上,2009年北京人均GDP已达68788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070美元,突破一万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目前北京属于中等富裕的城市;中国在2010年底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但人均GDP仍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中低收入;以美元计价的中国人均GDP跨越速度惊人,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超过3000美元。有一个预测,按照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在2030年世界GDP的前四位为: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简言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是当下社会背景最不能忽略的事实。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