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重庆》剧照 引语:第63届戛纳电影节于5月12日至5月23日举行,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作为华语片的唯一代表角逐金棕榈大奖。5月10日,《日照重庆》正在798艺术区紧张地进行后期制作,在王小帅临行赴戛纳前,笔者对他进行了访谈。 张宗伟:你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过较长时间拍摄独立电影的经历,后来进入体制内拍片,也一直强调要坚持拍艺术电影,但是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大潮中,在“商业大片”的挤压下,从05年的《青红》到08年的《左右》,你的创作是不是也在尝试一些转变,我是说在创作心理方面? 王小帅:心理方面……在一开始拍电影,所谓地下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地下而怎么样,没有!我觉得我个人是比较早地感知到中国电影现在的这种变化和走势的人,我们所说的地上啊,地下也好,不是因为我们本身的问题。我经常说,地下电影,地上电影,其实不是我们地下电影怎么样,而一旦去到一个彼岸,到了地上,就变成怎么样了。其实自己追求电影的原则还是没有变,只不过对岸整个的主流的体制不见得是我自己最愿意进去的或者欣赏的。 张宗伟:第六代导演中的许多人,当他们被体制接纳,可以名正言顺地拍片,或者当他们有了更多资本,有了更好的制作条件时,反而不太能够去表达好自己了。这是不是说,第六代更适合在体制外生存?而不大适合大制作和面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你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困惑?有没有担心主流的观众不认同自己的影片? 王小帅:其实我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你刚刚也说了,这个对岸的主流观众和主流电影,并不乐观,即使说现在的市场很好,也不是我希望的和追求的电影类型的“很好”。对于我来说,想拍的电影还在那,所以我只是从这岸跨到那岸了,从《青红》开始,还是那样拍。只不过说《青红》到了这个岸之后呢,它在其他资本和媒体的帮助下,声音更大一点,如此而已,但是它唯一面临的压力是市场的压力。 张宗伟:你的意思是说你前后期的创作在表达上没有变化?但是我个人感觉,《青红》以后,好像电影本身的力量弱了一点,特别是与《十七岁的单车》比起来,我有一次和焦雄屏老师也聊到《十七岁的单车》,她说那是你最好的电影,我个人也觉得《十七岁的单车》是非常有力量的,尽管《青红》一定意义上也是“青春残酷物语”,但是力道弱了,这种力量的弱化是不是因为进入体制后有所顾忌造成的? 王小帅:创作的根源没有变,但是可能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你要经过审查,对吧?这样的话,在手段啊,理念、意念上,就会有所克制。但是这是被动的,不是说因为有了这个以后,电影的本质就变化了。我是觉得,对我来说本质追求没有变化。 张宗伟:刚刚看了你的新片《日照重庆》,可惜还没上声音,看的是“默片”。感觉片子比较长,差不多有两个小时,看完能感觉到你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片子在你的作品系列当中是什么样的定位? 王小帅:现在我们大家说它是商业片,我也觉得,好吧,我们就说它是商业片吧,因为它里面有绑架、有警察,好像具备了商业片的看点嘛,那就很好。这是在目前这个环境里,大家玩的游戏。另外呢,就像我说的,在体制内拍电影,势必你是被动的,势必得到电影院,至于是多是少,给你排片的时间是好是坏,那你就没办法左右。当观众到影院,带着很强烈的期望来看,然后被传说这是一个“被转型”的商业片,以这样的心态来看,这个时候,又给他们造成失望。 张宗伟:实际上已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记得《左右》公映之后,就有评论说,“左边商业,右边艺术”之类的,《日照重庆》是不是还是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 王小帅:这涉及我们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片子如果光在小的放映厅里来放就够了,我能自己做决定的话,我就这么做了。但是,还有投钱的一方,他总是要试试看,所以我们就一次一次面临着这样的“试试看”,然后一次一次的撞南墙。 张宗伟: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第六代浮出地表后,有一段时间很难适应,站在某个地方有点下不来:是坚持独立电影的个人表达呢,还是去追求票房和商业?有点举棋不定。你一直以来的创作都树着一面坚持电影艺术理想的旗帜,可是你又说在当下的环境中,电影还是一个资本的游戏,或者说它是一个产业,不能不关注投资人的利益。我不知道你对《日照重庆》的票房预期是多少? 王小帅:票房预期还是让我们投资人去说,因为投资人特别敢预期,特别让人听后一震。我觉得敢预期也是没错误的,我们投资人口口声声说要一个亿,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大家都在人云亦云的,但是呢,我们一次又一次放上去,我觉得错始终不在我们创作人员,是,人家会觉得,你既然搞了艺术品,所谓的严肃片,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争票房呢?这个问题其实不成立。 张宗伟:其实你何尝不可以站出来讲,就说更明确地尝试做一个有票房的主流的艺术片,不行吗? 王小帅:但是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词汇,或者花边去描绘这个东西,最终的核心是前面的功课全做完之后,要丢给影院。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影院系统的结构。现在影院系统结构是纯商业化的结构,影院经理有层层责任制下来的,所以他不可能让一个厅接受这样一部电影,同时不产生他预期的票房,这样的话他收益上不去。因此这样一个系统造成这样的片子根本不可能插入其中。从我的角度来讲,是认可这个局面的。因为那个影院系统,确实没有为这种片子做好准备。他们的管理系统,他们的盈利模式系统,都是要拿一部片子来炒完之后,把钱挣到,那只有这个系统才能够跟它挂上钩。电影院目前这个系统,就是存在这个问题,在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里面,连一个蛋糕的角的百分之几给严肃电影的空间都没有。从成本结构上来说,当你要拿下这个空间的时候,你用的面粉必须要多少多少,你本身原材料要上的多,油啊盐啊各方面调料也要上的多,本身成本就要大,这就是商业片。但是如果你只要做这么一小块呢,原材料本身就可以少,同时也可以满足这个市场。所以其实严肃电影可以给那些年轻导演,严肃导演愿意用自己小的,一定的科学的成本,随着物价的涨落,去做这样一个严肃电影,只要有这个空间给他们放上去。那么生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