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某机构主要根据“口碑”与“收视”双赢的标准,评选出《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北风那个吹》、《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与《我的青春谁做主》6部电视剧获得年度“最具影响力”奖。①本文即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4部电视剧(《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为主要观照对象,从荧屏叙事与精神探求的角度寻找2009年中国电视剧“影响力”之内核;在重塑英雄与重建信仰的层面上阐发年度电视剧之于国家意志和大众想象的重要性。 英国文坛巨擘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曾充满激情地探讨了人类信仰与英雄崇拜的关系,并颇有见地地指出,“信仰”是对某个“有灵感的导师”、某个“高尚的英雄”表示的“忠诚”,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信仰”与“英雄崇拜”的基础之上的,英雄崇拜是一切根源中“最深刻的根源”,只要人类存在,英雄崇拜就不会中止。②好莱坞一以贯之的英雄谱系与新中国电影壮怀激烈的英雄叙事,已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人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有关信仰与英雄的这一根本命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一般的话语体系中,毫无疑问地铺陈着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向开天辟地的新历史,并反反复复地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强化着信仰的主题。 正因为如此,《钢铁战士》、《董存瑞》、《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等大批影视作品,无一不在历史的底色中复现着革命与战争,显影着血与火,并构成了60年来中国观众脑海里最重要的影像记忆。 这是由英雄和信仰书写的无数个人的命运,更是由影像构筑的一个国家的历史。有关爱与恨、生与死、肉体与精神。这些故事曾经感人肺腑,现在仍然令人遐思。故事的主角已经远去,但共和国的历史还在往事中寻找那种须臾不可或缺的灵魂,也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会始终渴望的那种执著,那种义无反顾的激情和百折不回的理想主义。 影像是历史的症候,历史在影像中凝聚。从历史的人到人的历史,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近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已然走过了60年,经历过巨大的话语转型。迄今为止,无论创作主体还是影视观众都已经非常清楚,任何个人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多维的生命复合体,不再是抽象的符号,更不是历史的人质。人在历史的底色中显影,多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反而更加神采飞扬、感天动地。诚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人能够重建历史的底色;面对主动或被动的集体失忆,故事讲述者更是显得无能为力;但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中把人从历史的捆绑状态下解救出来,无论如何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等2009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正是再一次回到了历史的多维境遇与个性陈述之中,在民族历史的底色里不约而同地显影着人的历史。通过重塑英雄的叙事策略与重建信仰的精神探求,完成了当代英雄在“神”、“人”之间充当中介的文化功能,使其内蕴的独特魅力以一种信仰的力量形式征服了最大多数的电视观众。 从整体的历史观来看,这几部电视剧均站在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尽显主流话语的主导动机,因此也可以被当作别一种更有趣味的中国革命史或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像教科书,在满足观众的历史认知方面,无疑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和意义。而从具体的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进行分析,这几部电视剧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突破了此前影视剧因过度受制于主流话语而产生的简单化、扁平化态势,走向了一种更加复杂、丰富和多元的人文景观。更为重要的是,这批电视剧还通过一些颇具票房号召力的影视明星,将此前已经被程式化甚至口号化的国家理念和政党意识,表述为一种更能为一般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接受的精神价值,亦即对英雄言行的肯定,以及对执著的信仰、生命的激情和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向往和追逐。在此过程中,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神话,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意志与大众想象的契合。 《潜伏》与《我的兄弟叫顺溜》并没有抛弃此前同类电视剧的时空跨度与类型程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分别以相对中立的历史角度与悲喜交集的情感氛围为剧中英雄设置独特的生存情境,并在这种独特的生存情境中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情感的热烈与信仰的忠贞,进而被剧中英雄深深地打动。 迄今为止,有关《潜伏》的衍生话语,弥漫在各种传播媒介与大众公共生活之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作为一部谍战剧,《潜伏》不仅在继承的同时超越了已有的类型程式,而且在英雄的重塑与信仰的重建方面成果斐然。确实,《潜伏》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导演自己的许多理解和思考。它没有采取此前谍战剧中经常使用的飞檐走壁、亡命追杀等强调外在动作的模式化情节,而是更多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谍战领域更加惊心动魄的智慧搏杀与心性较量。更为重要的是,导演还力图站在相对中立的位置上,对敌我双方及其面临的独特困境与相应反馈进行冷静的描摹和刻画,并尽量复原每一个体的身份特征与个性体验,避免任何形式的符号化和脸谱化。基于这样的追求,全剧始终笼罩着一种特有的紧张感和压迫感;直到剧情结束之前,仍在默默潜伏的余则成和翠平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为此忍受着两岸分离带来的无法舒缓的内心痛楚,在忧伤的情绪基调中显出为了信念而奉献和牺牲的悲壮色彩。这种外冷内热的荧屏叙事与情感表达,不仅符合谍战剧的类型定位,而且创新了英雄形象的精神内涵。正如主题曲所唱:“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主人公余则成、翠平和书店老板等为代表的一批潜伏英雄,才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呈现出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与其英雄行为相伴而生的信仰体系,也才会以一种坚定的姿态为最大多数的观众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