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被称作是3D电影复兴的一年,然而在几年前,这种预言却被认为是哗众取宠。随着皮克斯出品的3D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在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亮相,随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设立3D电影单元,3D电影已经正式登堂入室,作为一种成熟的电影门类,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冰川时代3》、《豚鼠特工队》等3D动画电影扎堆儿北美暑期档的现象,展示了3D电影高涨的热浪,而一批正在制作中的3D影片,更明确地告知大家,明年的世界影坛,3D电影将更加引人注目。在中国电影市场,3D电影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从去年上映的《地心历险记》、《闪电狗》,到今年的《冰川时代3》、《飞屋环游记》,3D电影不仅屡屡掀起票房狂潮,也逐渐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一些国内制作机构也纷纷出手,拍出了《乐火男孩》等影片,而更多的国产3D电影则正在酝酿之中。3D电影的复兴堪称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个特例,这种一度已经让观众厌倦、显得有些边缘化的电影技艺,借助数字技术之手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并且似乎拥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一、电脑CG技术推动的30美学革命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立体影像的实验。早在19世纪,人们就意识到人类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并开始试制一些立体视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从而产生视觉立体感。①电影诞生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尝试立体电影的摄制,但早期的立体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如同西洋镜一般,纯粹是满足观众好奇心的游乐项目。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类型的丰富,一批恐怖、探险类型的立体电影出现了。这些影片或用立体感来营造惊吓观众的恐怖气氛,或表现神秘莫测的历险。这种新奇的观影体验令观众感到愉悦而有趣,立体电影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但在当时的大多数导演看来,立体电影只不过是一种视觉魔术,并不能称其为艺术。因此只有少数导演敢于一试身手,拍出了为数不多的精品。然而大多数立体电影,由于过于热衷于贩卖新奇感,很长时间内都停留在视觉噱头的层面上,成为一种类似马戏团表演的吸引观众的手段,这必然导致艺术上的苍白无力。而那时的电影制作者似乎对于立体电影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并以兜售这种廉价把戏为荣,“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这样庸俗的语言也能成为招揽观众的口号。立体电影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美学特征,从而沦为一种奇技淫巧。 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无法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体系,就难以进入主流艺术门类。就像电影发明之初,更多地是靠一种新奇感在支配观众,而当观众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感到新奇时,它就会立即陷入低迷,以至于一些早期发明者都对电影的前景并不看好。胶片时代的立体电影也是如此,一方面它只满足于贩卖立体视觉魔术,另一方面在拍摄时受到的限制又很多。从技术上来说,拍摄立体电影比拍摄普通电影无疑要复杂,成本也相对高一些,同时对于题材、内容又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是普通的家庭伦理剧,即使拍成立体电影也没有什么意义。立体电影在动作性、场景等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视觉吸引力,才能发挥出它自身的特长,但这也增加了拍摄成本和难度。在电脑特技出现之前,依靠实拍来完成制作的立体电影显得十分简陋,即使创作者的想象力再丰富,也只能靠模型、布景来以假乱真。而立体电影拍摄的复杂性还使得这些布景和道具在使用时不能随意移花接木,以免穿帮。在2D电影时代依靠曝光、洗印等光学技巧形成的一些传统特技,很多都无法在立体电影中施展拳脚。在观众的好奇心被充分满足后,立体电影便走向了没落。 我国很早就有了立体电影的尝试,上世纪60年代脍炙人口的《魔术师的奇遇》,充分调动了立体电影的表现特点,配之以适当的题材和剧情,令人大饱眼福。但在这部佳作之后,就鲜有重要的立体电影作品问世。原因在于不少创作者仅仅满足于用立体影像的噱头来吸引观众,却缺乏能与这种影片样式完美结合的故事,最终让这种影片种类失去了市场。 3D电影的再度复兴,则是在电脑CG技术成熟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三维动画”成为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名词。随着电脑处理图形图像能力的提高,人们不仅可以在电脑上绘制出二维平面图形,也可以模拟出具有各个侧面的三维立体图像。但此时的三维动画技术和3D电影还是两个概念,因为三维动画只是在计算机上生成三维图像的技术,而大多数时候,这种图像仍然是在二维平面媒体上播放的。3D电影除了要能生成三维图像,还得要用适当的方法让观众产生立体视觉幻觉。但无论如何,电脑三维动画的出现,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动画片制作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使得用电脑来制作3D电影成为可能。 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发展成熟并应用于电影之后,首先是出现了一批采取传统银幕放映形式,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这些影片虽然不是3D电影,但因为在二维银幕上表现出了影片中人物和景物的三维立体形象,画面人物如同真人一般具有了各个侧面,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比之传统的二维动画,让人倍感新鲜。至于真正意义上制造立体幻觉的3D动画电影,80年代也有人尝试制作,但毕竟当时的技术还无法与现在相比,因此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直到90年代,随着《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2004)、《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2005)等一批电影的出现,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才真正和立体电影技术结合起来,“立体电影”这个称号悄悄被“3D电影”所取代。这种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和立体电影制作、放映的强强联手,不仅使得电脑三维动画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也挽救了立体电影这种已经没落的电影技艺。 而在运用电脑CG技术的3D电影出现后,传统的立体电影制作就更显贫乏无趣了。以实拍为主的立体电影只能依靠人物的动作来制造惊吓效果,然而再三地使用在镜头前晃上两晃的伎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胃口。那种上天入地的奇幻场景,在使用实拍手段的传统立体电影中,摄影机根本无从实现。 电脑CG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3D电影的内容,将CG技术无所不能的表现力与动画片擅长的冒险、魔幻、科幻、童话等题材结合起来,再以3D形式放映,使3D电影的视觉观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在制作成本上,使用CG技术来制作3D动画电影,反而相对要容易。因为3D动画电影只需要用电脑制作出模拟人两只眼睛的不同视角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使用过去那种复杂的立体电影拍摄设备,从这一点上来说,3D动画电影反而“降低”了制作成本。② 使用CG技术的3D动画电影不仅使得传统立体影片在后期制作时令人头痛的剪辑、特效、配光、调色等复杂工序被大大简化,而且在后期制作上拥有了极大的自由度。过去困扰电影制作方的盗版问题,也因为3D电影的出现而得到了抑制。虽然据称目前在盗版DVD中也已经出现了随片附送的3D电影眼镜,但那种劣质的产品不仅有损害视力的嫌疑,坐在电脑前的微小屏幕上观看3D电影的感受,也无法和在影院中的震撼效果相提并论。